CA125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CA125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 冠心病 血清糖类抗原125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左心室质量
【摘要】: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严重而又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患病率、致残、致死率较高,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巨大的威胁。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自然环境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冠心病已经取代风心病成为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除此之外,随着年龄增高,人群中心衰患者数量不断扩大,心衰的患病率日益剧增。而目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测指标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但上述指标均有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足。因此,寻找一种血液浓度稳定可靠,且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的心衰标志物对心力衰竭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有研究指出,CA125是继X射线、超声心动图及脑钠肽之外评价心力衰竭的一种新指标,但是对其作为评价心功能、评估疗效及预测预后的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清CA125及NT-pro BNP浓度,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评价心功能,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 125水平与其他相关参数的关系,探讨血清CA125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已修改的美国Framingham CHF诊断标准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基础疾病为冠心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男81例,女59例,平均年龄69.50±11.26岁。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标准分组,NYHA Ⅱ级48例,平均年龄69.88±10.91岁。Ⅲ级46例,平均年龄68.93±12.31岁,Ⅳ级46例,平均年龄68.54±9.72岁。另外,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根据有无合并房颤分组,合并房颤组33例,未合并房颤组107例。选取30例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8.30±9.54岁。观察研究不同心功能状态的心衰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清CA125和NT-pro BNP水平变化。应用GE vivid 7Dimension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1.7-3.4HZ,采用美国医学超声协会心腔定量测量标准,进行标准长轴、短轴、四腔心、两腔心切面扫描,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 LVD)、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VS),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al diameter RAD),并分别使用M型超声心动图与双平面Simpson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并根据所测的这些数值计算左室质量(LVM)。根据体重、身高计算体表面积(BSA),将LAD、LVD、LVM标准化。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符合偏态分布的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正态分布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评估研究组之间的差异,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χ2)。偏态分布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多元相关性分析(Pearson法或Spearman法)用于分析血清CA125浓度与血清NT-pro BNP浓度、超声心动图参数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外周血清CA1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其外周血清水平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高而升高。(2)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外周血清CA125水平与NT-pro BNP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s=0.905,P0.001)。(3)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外周血清CA125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线性负相关(r=-0.628,P0.001);与左房内径/体表面积(LAD/BSA)、左室内径/体表面积(LVD/BSA)、左室质量指数(LVM/BSA)呈线性正相关(r=0.547、0.435、0.343,P均0.001)。(4)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合并房颤组与未合并房颤组血清CA125、NT-pro 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其血清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密切相关,心功能恶化程度越高,其血清CA125浓度越高,故血清CA125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的生化标志物。(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CA125水平与NT-pro BNP、LAD/BSA、LVD/BSA、LVM/BSA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与是否同时合并房颤无关。
[Abstract]:Heart failure ( CHF ) is a serious and complicated clinical syndrome , which is a serious and complicated clinical syndrome . It is a new index of heart failure caused by various etiologies .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serum CA125 and NT - pro BNP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ith different cardiac function , the left atrial diameter LAD ,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 LVD ,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were measured . Results ( 1 ) The levels of serum CA125 and NT - pro BNP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P < 0.05 )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1.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建锋,陈利娟,陈利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J];四川中医;2000年10期
2 信栓力,王小平,李中华,靳文军,杜方针,王小坤,程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3期
3 吴继良;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0年06期
4 王德享;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纤维素性支气管炎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1期
5 刘宝奇;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1例报告[J];心脏杂志;2000年03期
6 王进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J];中医函授通讯;2000年04期
7 曾昌水,金功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1年06期
8 刘燕章,王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2001年05期
9 曹优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21期
10 陈建明,陈安,吕冰,何鑫,龚月江,张巍,沈琳娣;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J];浙江医学;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晓明;柴树荣;王华;邱菊;周荣清;周红;;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幅度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田进;;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7例临床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南柏松;王光明;徐流;陈锈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A];全国第三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胡健;李延富;罗凤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伍用代谢性强心剂临床意义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兰万成;吴广平;;心肺同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探讨[A];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杨劲松;罗治华;张玉松;梁耀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A];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范玉娟;王贵芝;吴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调查及分析[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朱剑;;贫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童晓明;张秀明;王华;于海风;赵云鹤;;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二尖瓣叶接合点与二尖瓣环平面距离增加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蓝满堂;;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8例[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开心胶囊2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高思敏 时仲省 刘春阳;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失衡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帮凶”[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广文;血栓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冯友根;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高思敏 时仲省 刘春阳;小儿充血性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 吴文静;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N];健康报;2011年
7 孙华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植入型复律除颤器比胺碘酮有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高思敏 时仲省 刘春阳;小儿充血性必衰病因有新解[N];健康报;2000年
9 齐夫;Amylin向Restoragen购买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剂[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卢维;GH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华伟;心脏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2 宋耀鸿;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研究新论[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贺泽龙;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4 周红敏;SUR2B/Kir6.1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与高血压药物联用降压作用特征和纳他卡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5 王梅;健心力口服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崔勇;转染VEGF基因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结合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王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龙明智;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儿茶酚胺-β受体系统关系及心肌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9 丁立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帅;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徐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硫化氢、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3 黑希贵;Galectin-3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二苗;CA125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7年
5 张雨;中西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0例[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周鑫;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血浆BNP影响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谢桥涛;尿水通道蛋白2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张彬;犬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苑莉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苏宏超;参附强心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435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43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