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评价与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1 21:16
本文关键词: 卫生资源配置 评价 预测 山东省 出处:《山东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方向和共同追求。维护国民健康是各国政府共同而普遍的责任,已成为全球共识。全民健康覆盖是《2013年世界卫生报告》的主题,即确保人人不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所需医疗卫生服务,而投入、卫生筹资、基础设施和信息等卫生资源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基本建立了覆盖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和医药卫生服务体制和系统,对于疾病的基本预防控制和治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名列前茅。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较少、质量有待提高、结构与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健康中国”也正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在整个医药卫生体系中,卫生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成为各地需要面临的问题。山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卫生计生事业也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卫生资源总体居全国先进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多方面的挑战,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断凸显。当前,山东省正处“十三五”开局之年和加速推进“健康山东”建设时期,这对山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对于应对新的形势、推动山东省卫生事业发展以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目的为妥善应对新的发展趋势,为山东省中长期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有必要对山东省医疗卫生资源进行现状和回顾性分析,探明优势,厘清存在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着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如何,处于何种变化趋势,有哪些特点,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与利用如何,有何变化?三是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效率现状与趋势如何,是否能够完成相关卫生资源配置的目标?四是未来5-10年山东省中长期主要卫生资源预计达到多少?通过以上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山东省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包括相关期刊论文(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 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获得的文献资料,还通过浏览WHO、World Bank等国际组织和相关官方网站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二是“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等统计资料;三是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相关数据。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了描述性分析和数据分析方法,具体来说,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利用描述性分析,公平性情况利用基尼系数、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进行分析,效率评价利用了数据包络(DEA)相关模型进行分析,TOPSIS法和可拓优度评价法则被应用与综合评价部分,最后综合利用GM(1,1)预测模型以及卫生服务需要量(需求量)法、卫生服务目标法等方法对山东省人口和卫生资源进行预测。研究结果1.山东省财政、人口与健康:①截至2014年末,全省实现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3位,人均GDP位居全国第10位。医疗卫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达到8.44%,是2005年3.71%两倍多。但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逐年降低,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山东省对于医疗卫生支出增速存在着较大压力②全省常住人口9789.43万人,较2005年增长5.85%,位居全国第2位。对2015年-2025年的人口进行预测,得到2020年和2025年山东人口预计分别达到1.011-1.022亿人和1.036-1.059亿人。总的抚养比、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较2005年均有所上升,调查地区的城乡居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均在15.0%以上。随着人口增长,老年人口的增多,山东省的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短期内“全面两孩”人口政策对这一趋势的扭转影响有限③人均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75岁增加到2014年的78岁,比全国期望寿命高3.5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5年的22.13/10万下降到2014年的14.63/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5年的11.87%o下降到2014年的5.30%o;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5年的13.72‰下降到2014年的6.48‰。其中,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还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21.7/10万、11.7‰,说明山东省居民的健康水平持续向好。2.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利用:①山东省卫生资源总量方面,医疗卫生机构数第3位,医院数第1位,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数量2005-2014年均增长率21.14%;卫生人员第1位,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均位居全国第5位(管理、工勤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例方面山东省仅高于西藏,整体比例偏低,为7.87%,低于东部平均水平的11.80%),执业(助理)医师中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数居全国第7位;床位数位居全国第1位;医疗卫生机构总资产3位;卫生总费用位居全国第2位,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5.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1%,位居全国第26位;通过综合评价结果看,山东省在全国的位置处于第10位。②人均卫生资源水平方面,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超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排全国第6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略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排全国第7位;每千人口注册护士高于东部平均水平排全国第6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远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水平,仅居全国21位;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排在全国第13位;人均卫生费用位居全国17位。③全省医疗卫生机构2014年的总诊疗人次(6.32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4.95亿人次(增长近30%),年均增长18.51%,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46次。2014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1501.14万人,比2005年增加927.69万人(2014年是2005年的1.6倍)。3.居民就医可及性与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①2013年和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城乡被调查家庭距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1公里以内和到最近医疗点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比例均占80%左右;②两次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居民两周患病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农村两周患病率较城市更高,且女性两周患病率总体高于男性。55及以上年龄组两周患病率2013年较2008年增长幅度巨大:2013年调查两周患病者中,80.1%的患病是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两次调查前五位疾病系统别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及营养代谢、肌肉骨骼、消化系统疾病,但构成上发生明显改变。两周患病按照疾病别分析来看,2013年处于前五位的分别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③2013年调查中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比例为80.9%比2008年大幅提高;两次调查显示,居民在卫生院、诊所、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比例均在70%以上;与2008年相比,2013年各年龄组居民住院率均有所升高,农村居民住院率增长迅速。与2008年相比,2013年山东省居民各年龄组人群未住院率普遍下降趋势,且应住院未住院比例集中在35岁及以上的四个年龄组。4.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①公平性方面,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分布和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中除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按面积分布基尼系数仍高于0.2,其余指标均低于0.2,其中卫生机构数量按面积分布公平性出现下降趋势。地区公平性呈不断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了历年的最优值。城乡卫生资源总量比较方面有逐年扩大趋势,2014年城乡卫生资源总量差距增加。千人均卫生资源方面,2010年以来,山东省医院数量城乡千人均水平差异呈下降趋势。②效率方面,2014年临沂、德州和菏泽3地综合效率值为1,占全省地区总数17.65%。其它14个地区综合效率值小于1;临沂、德州、菏泽、日照和莱芜5地的技术效率得分为1,占总体的29.4%,其它12个地区技术效率小于1;临沂、德州、聊城和菏泽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状态,说明同等比例投入可以获得相应的产出,而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和济宁5地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应当适当控制卫生资源投入量,加强卫生资源的内部结构调整,而淄博、枣庄、东营、泰安、威海、日照、莱芜和滨州8地处于规模递增阶段,应当适当增加卫生资源投入。14个非DEA有效地市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DEA有效的地市,投入要素普遍过高,特别是机构资产要素,最低过剩比例为25%,最高的济南市达到了65%;威海和聊城的产出要素方面的总诊疗人次数出现比较明显的产出不足,分别为39%和16%。2014年17地市中有9个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表示有53%的地区效率比2013年有进步。2010-2014年5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市来看,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和滨州7地的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地区中,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综合效率提高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未提高的地区中,未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综合效率不变或下降,技术进步指数下降。③现有发展目标下,无法按期完成所有的规划目标,还需在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比例,疾控机构人力配置、地区床位控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比例和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低方面还要下大力气进行调整配置,在未来规划时要注意目标值的测算和调整。5.卫生资源的预测:综合利用卫生服务需要法(需求法)和卫生服务目标法以及GM(1,1)法进行预测,通过比较验证,卫生服务目标法预测的结果较大,而卫生服务需求法测得的结果较小。因此采用综合卫生服务需要法与GM(1,1)模型法两种方法高低限值作为山东省2015年-2025年相关卫生资源参考值区间。结果为2020年和2025年医生数分别达到27.72-31.26万人和30.56-40.69万人;护士数分别达到34.65-39.08万人和38.21-50.86万人;床位数分别达到45.53-74.34万张和58.50-94.37万张。以上结果是在人口预测基础进行的,由于“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影响还未显现,未来5-10年的人口增速还可能加快,而且三种卫生资源2009-2014年和2005-2014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达到4.96%、11.69%、7.62%和5.62%、10.70%、7.98%,基于此,本研究结果相对保守。因此,我们可以综合2020年和2025年预测值的年均增长率上限作为规划目标值。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山东省卫生资源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卫生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处于中上水平,主要卫生人力资源均高于东部平均水平,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水平与山东省人均GDP在全国的位次相一致。但是管理、工勤人员占卫生人员的比例与每万人全科医师数相对落后,分别低于东部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而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占比相对不高,个人支出占比较高,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过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总体来说山东省居民就医可及性较好;针对农村居民、女性、老年人和儿童特点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提供应当着重考虑增加相应配置;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别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成为威胁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就诊率增幅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居民首要的就医渠道;农村居民的住院需求比城市居民更加强烈。3.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地理和经济水平分布公平性以及地区间公平性均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当前处于较好状态,其中地区总体差异中卫生资源配置的东、中、西部地区间差异仍是影响公平性的主要原因。山东省卫生资源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所选指标的比值接近1。卫生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有效地区较少,相对于DEA有效的地市,其它地市普遍存在着投入过剩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全要素生产率呈降低趋势,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等政策文件约束力不足,若干卫生资源配置目标没有实现。4.根据预测结果,山东省医生数和护士数等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保持稳定增长状态,医生数、护士数和床位数2015年开始分别要分别保持5%以上、7%-8%以及6%-7%的年均增长率,卫生资源增长面临着一定压力,需要合理进行前瞻性规划与配置。基于研究结论和形势与挑战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卫生资源配置针对性,应对形势和挑战;三统筹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监督考核;四是调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弥补不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97.1
,
本文编号:1452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45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