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业要素错配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 服务业 要素错配 形成机理 演化博弈 路径依赖 出处:《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传统粗放式、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要求。促进要素的合理配置,加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已上升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我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发展服务经济并加快提升经济服务化的呼声越来越强。如果将要素配置与服务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考虑,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服务业与工业的要素配置具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率是否具有显著的正面拉动作用。本质上讲,剖析这些问题并发现症结所在,不仅对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促进工业与服务业协调、带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等,都是非常紧迫的事情。基于此,笔者在对国内外同类研究全面梳理之后发现,国内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要素错配已经显著阻碍了 TFP以及产出的增长,服务业的要素错配导致自身全要素产率的增长率很低甚至为负。那么,服务业的要素错配是如何形成的?放置在中国国情下,这种形成机理的独特性是什么?特别要强调的是,中国的服务业与工业在要素错配上有着怎样的统计关系和理论联系?以及识别这种联系后的该如何破解?这恰恰是本文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具体来说,第一,明晰了要素错配的核心内涵和理论缘由。关于服务业要素错配内涵与形成机理,首先,本文通过对基本经济学假设的推导引申出服务业要素错配的双重内涵,即服务业自身具有要素调整弹性假设下的单产业内要素错配内涵;要素稀缺性下,整体经济帕累托最优假设下产业间要素错配的内涵。而后,本文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的前提下,以转经济转轨为背景,提出我国服务业要素错配的独特形成机理主要包括: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换下的路径依赖问题、中国独特政治体系下中央地方的委托代理问题;地方政府间竞争等三方面因素导致了我国服务业要素的不合理配置,并通过相关理论模型予以证明。第二,中国服务业和工业要素错配的程度测算与特征。关于服务业要素错配现状的分析,本文以服务业要素错配内涵的推导为理论基础,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假设,通过对产业内绝对错配和产业间相对错配的测算发现:我国服务业存在资本不足、劳动力过剩的绝对要素错配;同时相较于第二产业,我国服务业又体现出资本过剩,劳动力不足的相对要素错配;而我国的第二产业又体现出资本不足、劳动力不足的绝对要素错配;分区域层面的测算结果虽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但总体规律不变。第三,工业和服务业间的要素错配关联与原因剖析。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本文根据服务业绝对错配和相对错配的关系归纳总结出我国服务业与工业错配的四种配比关系,并通过理论推演说明了我国服务业错配的深层原因为劳动力的产业分割和政府引导所致;而资本错配则是因为为在我国普遍存在过度压低利率加速工业和服务业的资本深化程度的行为所致。最后,论文在结合上述研究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解决我国服务业要素错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At the 11th meeting of the Centr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Leading Group held on November 10 , 2015 , President Xi Jinping firs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 supply - side structural reform " , and called for " strengthening supply -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upply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momentum of economic growth . "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 the paper sums up the four proportion relations between service industry and industry mismatch in China ' s service industry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曦;;漫话错配[J];经营管理者;2013年22期
2 陈宏杰;追市交易可避免资产错配(111)[J];股市动态分析;2005年29期
3 王刚;;小额农贷期限管理中存在的期限错配现象值得关注[J];西安金融;2006年10期
4 杨文斌;;期限错配 刚性兑付现危机[J];卓越理财;2013年08期
5 毛梓权;韩波;;信贷“错配”动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2期
6 周黎安;赵鹰妍;李力雄;;资源错配与政治周期[J];金融研究;2013年03期
7 赵伟;;多重“错配”反推“深改”[J];浙江经济;2014年06期
8 朱烈;;资源错配问题和测算方法的文献综述[J];特区经济;2014年08期
9 周琼;;我国银行理财期限错配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中国邮政;2014年08期
10 李静;彭飞;毛德凤;;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大鹏;吕美玲;陈芝兰;李国民;汪海林;;E.coli MutS蛋白与错配DNA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丹江;人才错配也是大材小用[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继高;金融资源出现错配 防风险仍将延续[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银河证券;金融资源错配阻碍经济转型[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 付鹏;化解资产和债务错配 引导资金去它该去的地方[N];证券日报;2013年
5 李现实;用市场化改革化解金融资源错配[N];经济日报;2013年
6 赵文龙;保险产品与消费者错配风险亟待解决[N];中国保险报;2011年
7 记者 孟扬;中小银行存贷期限错配进一步凸显[N];金融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敏;资源错配滋生“天价学区房”[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记者 何安;“乌龙指”或致资金错配 市场平复还需时间[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10 邮储银行金融同业部 周琼;银行理财期限错配的原因探解[N];中国邮政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永伟;资源错配:问题、成因和对策[D];北京大学;2013年
2 张佩;中国的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错配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朱烈;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错配的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3 张茜;现代汉语状语错配问题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曹婉;混合错配安排下的反避税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5 刘震虹;股份制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风险与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赵勤勤;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研究供受者间HLA-DQA1等位基因错配比例及对移植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7 廖妃;地位与财富的反转: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错配的校正[D];山东大学;2016年
8 白塔林夫;金融危机对我国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不同的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袁s,
本文编号:1476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47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