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遥感图像森林植被纹理自适应滤波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0 02:26

  本文关键词: 纹理滤波 图像分割 灰度共生矩阵 局部谱直方图 蓝噪声 出处:《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森林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可再生性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其它资源所不能代替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地物的纹理、形状等信息十分丰富。近年来,使用滤波技术对图像纹理特征进行纹理捕捉,已成为提高图像分割精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综合运用光谱信息和图像纹理信息提取森林植被纹理结构特征,已经成为当前遥感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遥感图像中森林植被树种多样,受地区与气候的影响,导致森林植被分割难度大。使得固定参数的纹理滤波方法不能准确表达纹理的特征,影响分割精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谱直方图统计模型下的自适应纹理滤波算法,该算法是根据分割对象的特征属性来设置纹理滤波的参数。在基于谱直方图的纹理统计模型下,先从获取典型森林植被区域入手,用基于蓝噪声特征理论探测典型森林植被区域。对典型森林植被区域进行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统计,得到典型森林植被纹理的基础属性,主要包括森林植被纹理基元的尺度、方向和灰度分布等。谱直方图的纹理特征提取通过多个滤波函数相结合,对图像纹理特征有选择性增强的作用。根据先验知识和典型森林植被获取到的森林植被纹理特征选择滤波函数,并自适应设置滤波参数,包括滤波器的窗口尺寸、方向、频率和强度等。对比本文方法与固定参数设置滤波参数方法的滤波效果图可以明显看出本文方法提取对象纹理的优势。图像分割的效果依赖于特征提取阶段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方法对最后分割效果有很大的提升。此外,谱直方图的统计中积分窗口的尺度设置对分割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也通过实验证明了以分割对象的纹理基元作为积分尺度,分割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了其它地物纹理的干扰,对提高分割精确度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对典型森林植被的获取方法上进行改进,对于图像中森林植被稀疏以及森林植被面积过小的情况,对确保森林植被纹理特征更精确,采取拼接等方法来获取典型森林植被区域。
[Abstract]:Forest resources are the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ir reproduci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which can not be replaced by other resourc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exture, shape and other information of ground objects are very rich. In recent years, filter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capture texture features of images. Comprehensive use of spectral information and image texture information to extract texture features of forest vege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segmentation technology. The diversity of forest vegetation species in remote sensing images results in the difficulty of forest vegetation segmentation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region and climate. Therefore, the texture filtering method with fixed parameters can not accurately express the texture features and affect the segmentation accuracy.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daptive texture fil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odel of spectral histogram, which sets the parameters of texture filter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s of the segmented object. Firstly, the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 region is obtained, and the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 area is explored by using the blue noise feature theory. The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 region are analyzed by gray-scale co-occurrence matrix, an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 texture are obtained. It mainly includes the scale, direction and grayscal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texture elements. The texture feature extraction of spectral histogram is combined with several filtering functions. The filter function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 texture features, and the filter parameters are set adaptively, including the window size and direction of the filter. Compared with the filter effect diagram of the fixed parameter method and the fixed parameter filter parameter method, we can clearly see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n extracting object texture. The effect of image segmentation depends on the accuracy of feature extraction stage,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image segmentation depends on the accuracy of feature extraction stage. In addition, the scale setting of the integral window in the statistics of spectral histogram also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egmentation results. In this paper, it is also proved by experiments that the texture primitive of the segmentation object is taken as the integral scale, and that the texture of other objects is avoided as far as possible in the course of segment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egmentation accuracy. Further research work will improve the acquisition method of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 in the case of sparse forest vegetation and small forest vegetation area in the image, To ensure that the texture features of forest vegetation are more accurate, splicing is adopted to obtain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 areas.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亿吨[J];节能与环保;2009年12期

2 胡楚锋;周洲;李南京;张麟兮;许家栋;;森林植被衰减系数极化特征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张荣洲;保护森林植被 控制水土流失[J];农村能源;1998年06期

4 邹广文;攸水流域森林植被与水沙特性关系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04年05期

5 刘士余;孙阁;郭细根;;气候与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的定量研究进展[J];人民长江;2012年02期

6 金林;李养龙;;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及泥沙影响的分析[J];人民长江;2008年01期

7 耿运生,乔裕民;森林植被对降水径流的影响[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年05期

8 张红丽;景峰;;森林植被变化对流域产水产沙的影响——以长江中游香溪河流域为例[J];山西水利;2010年02期

9 张志才;陈喜;魏玲娜;薛显武;秦年秀;程勤波;;森林植被对红壤坡地土壤水的影响[J];水资源保护;2011年01期

10 韩杰,温瑞勇,迟占颖;浅谈大小兴安岭森林植被分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忠升;;森林植被的恢复与利用[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余新晓;关文彬;朱清科;张志强;;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颜春达;;森林植被与小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关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郭忠升;;森林植被的恢复与利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宁金魁;陆元昌;廖为明;欧阳勋志;;退化森林植被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恢复途径[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刘建泉;;祁连山林区森林植被建设途径的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付英梅;;辽西地区森林植被演变及分异规律的研究[A];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C];2011年

8 姜海燕;赵雨森;陈祥伟;于洪芝;杨丽君;;森林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综述[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罗伟祥;;加速森林植被建设是实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10 张晓明;余新晓;武思宏;刘卉芳;张学培;魏天兴;;黄土区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和输沙的影响[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阁;森林植被是抵御灾害的重要屏障[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2 记者 铁铮;森林植被与水资源协调管理研究出成果[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范建 通讯员 尹发权 王建兰;森林与水的关系:百家争鸣好(下篇)[N];科技日报;2001年

4 夏春光 本报记者 严斌;3年恢复景区森林植被[N];成都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周丽燕;森林植被能影响成云降雨[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范建 通讯员 尹发权 王建兰;森林与水的关系:问题在哪里_(上篇)[N];科技日报;2001年

7 阮帆 萧迪;北京曾是绿色“水城”[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李冬妹;乌市绿化注重建设森林植被[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9 国林 玉凤 梁群 英飞;辽西干旱的成因、演变及防御[N];朝阳日报;2009年

10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所 朱圣钟;四川凉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根源[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国训;江西省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估算[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焦有权;森林植被生境因子空间变异及生境适宜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张晓明;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的水文生态响应与尺度转换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张颖;黄土地区森林植被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王树森;华北土石山区基于森林植被演替规律的森林健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陈引珍;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及其保土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刘平;美国森林植被模拟系统(FVS)在北京地区人工林上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肖洋;北京山区森林植被对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调控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丁易;海南岛退化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郭明春;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森林植被坡面水文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气候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晓羽;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3 翟石磊;珠三角城市区典型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对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4 邱红圆;遥感图像森林植被纹理自适应滤波技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5 马丹炜;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森林植被生态学特征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谢媛媛;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张延玲;吉林省柳河县北部山区森林植被的遥感分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金秀;八达岭林场森林植被三维绿量遥感测算[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李明红;南岳林下造林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刘旭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99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499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