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经济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安大学》 2011年
经济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孙娜娜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会计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经济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殊性和对危机的放大效应再次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本文针对公允价值给会计界以及金融界带来的影响,分别回顾了美国、国际国际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追踪关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对我国会计准则的改进的启示。 通过经济危机对公允价值的发展的影响以及各利益群体的冲突,我们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危机发生前后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的影响。本文先通过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银行的例子来解释了经济危机前后该行针对金融工具采取的不同的态度来分析经济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然后又从会计角度来论证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发展产生的影响,最终通过比较金融危机后三个派别的论战提出了自己对金融危机和公允价值的关系:公允价值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经济危机的损失,让各个利益相关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但是我们要做的是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公允价值准则的完善,而不是倒退回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 通过对金融危机的爆发后公允价值的计量准则的研究和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的研究,我们意识到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比如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可行性问题,公允价值带来的利润操纵问题,公允价值的风险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税务协调等。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监管,将风险管理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做好公允价值计量的税务协调工作。 总之,经济危机适时的为我国的公允价值的应用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及时总结不足,不断的加强改进,而不应该止步不前或者完全废止。本文坚信在今后的运用中,公允价值计量将随着经济进步而日趋完善,越来越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计量属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予川;;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9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孙铮;;公允价值的实证理论分析与中国的研究机遇[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2 黄世忠;;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11期
3 葛家澍;陈秧秧;;美国SEC“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评介(一)——“执行摘要”与问题的提出[J];财会通讯;2009年07期
4 王晓军;;国外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03期
5 王秋月;陈郡梅;;美国金融危机下我国如何运用公允价值[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1期
6 陈燕;从公允价值的运用差异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J];经济与管理;2004年05期
7 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概览[J];会计研究;2000年05期
8 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年09期
9 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年02期
10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瑞琛;中国公允价值计量偏好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丽煌;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罡;;新会计准则下建筑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2 刘雪雁;;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3 刘庆龄;;关于公允价值存在性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王棣华;花婷婷;;事件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陈梅虹;;关于科技信息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3期
6 孙朝霞;王辉;;现行会计课程缺陷与“岗位导向”课程体系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高霜岩;;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贾云义;陈凤玲;;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北方经济;2007年24期
9 王兆金;秦江萍;冯纯纯;;浅谈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行业的应用[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10 陈戈;;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妍;;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立场、观点及应对[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晓军;;金融资产计价与减值研究[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笑华;;滥用会计估计对策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4 冯铭铭;;浅议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5 冷溶;;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义[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荣长海;;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层次[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叶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睿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社区参与[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珺;庞丽峰;;科学发展观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新思维[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从政;陈家泽;钟声;;对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楠楠;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会计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翯;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吕志明;XBRL财务报告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秀玉;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财务报告质量保障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葛晓舰;公允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王守海;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刘颖;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效性及应用经济后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英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毛庆吉;衍生金融工具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秦斯;企业反倾销会计应诉与支撑体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火琛;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罗琳琳;套期保值会计在火力发电企业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贺靖策;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瑞;中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洪杰;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会计监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劲军;;公允价值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启示[J];财会研究;2009年16期
2 谭锋;;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年16期
3 万红波;王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研究[J];财会研究;2010年17期
4 管考磊;;国内公允价值研究述评[J];财会研究;2010年22期
5 孙再凌;迈扎尼;;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发展变化及其未来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宏兴;金融危机后的公允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双;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及对策[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徐义晋;公允价值运用的国际比较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4 史永丽;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安,万继峰;会计国际协调的衡量[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2 顾兆峰;论盈余管理[J];财经研究;2000年03期
3 林钟高,赵宏;寻租理论与会计准则[J];财经研究;2001年02期
4 刘浩;孙铮;;公允价值的实证理论分析与中国的研究机遇[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5 杨翼飞;陈守德;;公允价值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12期
6 李百兴;非现金资产债务重组时公允价值的确定[J];财会通讯;1999年11期
7 刘刚;公允价值计量综述[J];财会通讯;2004年03期
8 王保平;;中国会计研究走向何方——基于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6年06期
9 卢柯;冉明东;李芳芳;;经济后果学说的代表作——泽夫的《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评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11期
10 黄世忠;;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尧;我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伟;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3年14期
2 祁美云;对会计计量模式革新的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1期
3 陈彬;试论现行价值计量属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4 邹小平;吕跃金;;公允价值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西部财会;2007年02期
5 杨春凤;伍丹;左伟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新会计准则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年04期
6 扈杰;;公允价值内涵解读[J];财会月刊;2007年15期
7 刘广生;于飞;;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成果综述[J];财会月刊;2007年17期
8 吴大新;;试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3期
9 赵鸿雁;;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准则中运用探讨[J];消费导刊;2007年11期
10 柳一群;黄丽华;;推行“公允价值”应用的分析与建议[J];价格月刊;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论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黄晓榕;;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方面的重要突破[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3 戴新民;梁文;;关于计量属性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瑞洪;;试论公允价值——谈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曾韶华;韩春燕;;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6 黄良瑜;;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7 葛家澍;;会计选择问题探讨——面向公允价值的计量选择[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8 袁文;袁萍;;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9 于富生;张敏;;事项会计理论: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张月玲;戴金川;;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赵丽丽;[N];太原日报;2007年
2 张捷;[N];中国审计报;2003年
3 刘承智 申利贤;[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4 沈俊文;[N];中国审计报;2002年
5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N];证券时报;2008年
6 贾伟;[N];经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袁名富;[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8 苗润生;[N];财会信报;2006年
9 毕国洁;[N];财会信报;2006年
10 ;[N];财会信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艳;基于经济资本的保险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谭湘;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孙丽影;财务报告目标与资产计量[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瑞琛;中国公允价值计量偏好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胡振国;产权保护与会计计量[D];湖南大学;2010年
6 徐莉莎;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陈秧秧;IASC/I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7年
8 王肖健;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梅娟;森林自然资本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王乐锦;农业活动会计收益计量及信息披露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悦;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吴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黄翮;表外融资表内化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李文俊;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吴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刘志卉;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鹏;我国生物资产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D];湖南大学;2003年
8 曹志华;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计量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曲晓明;会计信息披露下的计量属性演进及经济后果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陈瑶;对公允价值及其应用的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4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