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1 16:34

  本文选题:中医 切入点:脑卒中 出处:《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病因主要是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而使得大脑缺血造成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出血性卒中发病率比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低,且死亡率高,占脑卒中总数的30%-40%。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人群一般在40岁以上,男性偏多,一般由狭窄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容易闭塞引起,情况严重的也会造成死亡。我国中医中也有大量治疗方法针对中风问题,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思路、方法及治疗经验对现代治疗中风助益良多。现代医学中,大量的研究了中风的定义、病因、病情程度、病理、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本论文中,在对临床中风患者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为了直观的得到针灸治疗的疗效,对针灸治疗成本效果分析,进而评价其经济价值,设置了基础治疗对照组和针灸治疗组,为了评价针灸的临床疗效,我们对比分析了治疗前后指标和两组近期疗效的表现。处理方法在治疗组中是针灸结合基础治疗,且两组在治疗期间在上述基础治疗之外不使用其它的任何中西药物。在治疗两个月后,评定其疗效,将所得结果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时既进行组间比较,还有组内前后比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且其在各种成本上的花费比对照组低,说明治疗组的经济学价值比对照组好。由此得出本文结论:通过对比针灸组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疗效和花费的表现都优于对照组,且无治疗的不良事件出现,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好,且成本效果比对照组低,这说明在中风的临床治疗上,针灸治疗不仅疗效表现优良,且经济学价值极高。
[Abstract]:"Stroke" and "stroke" or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divided into hemorrhagic stroke and ischemic strok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brain vascular rupture or vascular obstruction, which caused an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erebral injury. The incidence of hemorrhagic stroke than the onset of ischemic stroke low rate and high mortality, stroke accounted for 30%-4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schemic strok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ver the age of 40, male ones, generally by the 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 caused easily in severe cases, may cause dea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has a lot of methods of treatment for stroke, including a lot of valuable ideas, methods and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of the modern treatment of stroke benefit. In modern medici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stroke definition, etiology, severity of disease, pathology,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in order to obtain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effect analysis on the cost, and to evaluate its economic value, set up the control group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basic treatment, in order to evaluati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wo index group efficacy performance. Treatment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foundation, and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basic treatment does not use any other medicine. After two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was assessed, the results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both groups compared when there are within groups.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st of the cost in all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s that economics The value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n the thesis draws a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stroke through the contrast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in the efficacy and cost performance a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no treatment of adverse events, show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st i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hich indicates that in clinical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acupuncture treatment effect not only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high economic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茂成;中风病从肝脾论治[J];福建中医药;2000年02期

2 潘桂荣 ,刘晶瑶;护士中风知识评估量表的改进[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1年01期

3 王德润;26例中风病无效原因分析[J];国医论坛;2001年03期

4 周峻;中风病的预防与调护[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5 谌洁;从487例中风病探讨中风发病与风寒气候的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6 王康锋,张洪斌;中风病与体质关系刍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杨光钦,文晖,杨权生;中风回春丸治疗中风病12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1期

8 黄琦,全洪明;中风防治方治疗中风病13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9期

9 刘阳军 ,温奕超;浅议肝、脑与中风病的关系[J];新疆中医药;2005年02期

10 郑国庆;;中风病简化辨证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雨生;;浅谈中风类症病辨证与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2 沈承玲;赵海滨;;中风病之内生热毒内涵演变及特性分析[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3 杨云芳;白雪;;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优势[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邱莉;;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33例疗效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5 高颖;曹克刚;孙塑伦;;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研究30年的回顾与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焦树德;;中风病的诊治和预防[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永炎;黄启福;刘金民;;关于提高中风病疗效难点的思考[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邹忆怀;;中风病康复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王永炎;刘炳林;;中风病研究进展述评[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10 徐立;;金元以前有关中风危险因素认识的探讨[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郁文静;鲜为人知的中风诱因[N];民族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谭欣;中风病协作联盟成立[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商报记者 夏姗姗;中医治中风有独到之处[N];北京商报;2012年

4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孙成力;中风放血救命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5 肖燕 《国医年鉴》副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中风病防治专家[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6 韩绍安 (主任医师);中风的六个怪脾气[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7 孟庆云;稽古鉴今论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马晓林 通讯员  吴清明;高温下中风风险高[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徐丹;对中风的种种误解[N];民族医药报;2006年

10 李柱;中风防治的误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香;基于中医文献的中风病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时文远;中风醒脑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胡瑞;中风醒脑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孟ng生;高利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热化痰法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王彦华;王松龄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中风并鼾眠的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杨海燕;名老中医王新志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孙知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马斌;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李艳丽;中风病发病状态临床表征关联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玉良;中风病痰热证病因模型的构建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翔;子午流注结合辨证取穴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凯;新安医家中风病临床方剂组方规律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张丽;中风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5 江晓芳;葛槐中风复原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6 陈竞超;基于中医共享系统探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患者证治特点[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朱博;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系统综述[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于淼;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马驰;海英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治疗中风病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赵奉茹;侯书伟教授针刺治疗中风经验总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8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598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