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及效应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02:36

  本文选题:风电产业 + 政策测量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现有的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以及风力发电等。而其中又以采用燃煤及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火力发电占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传统火力发电带来的弊端逐渐明显,为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环保、可再生成为新世纪发电行业的主要研究及发展方向。而风力发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既与传统火力发电的成本相接近,可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清洁、可再生、低碳环保等优点的发电方式。风电产业在初期的发展阶段技术难度大,投入及风险较高,其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及时间和规模成本,另外,技术密集性及外部性特征,使得风电产业成为政策依赖性极强的产业,导致其单纯依靠自身发展很难克服相关的瓶颈并获得显著成效,因此,合理的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对于风电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研究现阶段风电产业政策对风电产业产生的影响,理清政策效力和政策效应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现有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为制定更合理的风电产业政策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研究的基础,是对政策效力的测量和政策效应的量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政策效力的量化数据对政策效应的量化数据的影响关系。本文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从理论上分析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形成、传递与作用机制;第二,深入挖掘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并利用文本分析法,进行政策文本测量;第三,通过实证方法,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探讨中国风力发电产业政策文本效力与政策产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及运行规律;第四,以实证结果为依据提出更为科学的政策建议。此前,国内外对风电产业政策效应问题的研究相对匮乏,国内学术界直接对中国风电政策效应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该领域相关问题上,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以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风电虽然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种,但同水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性质和特点上还是有明显不同,因而在产业政策效应的研究上,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对风电产业政策研究的方向和问题进行新的探索,研究的深度更进一步挖掘。研究直接针对风电产业本身,并进一步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形成、传递与作用机制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文件文本内容的同时,在前文制定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政策文本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的研究基础上,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来对中国的风电产业政策进行量化,并对处理完成的数据从时间演变维度和区域分布维度进行测量结果分析。实证结果证明了中国风电产业正处于由产业政策激励扩张的阶段,中国风电产业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激励下正在飞速发展。从论文结构上,本篇论文可以分为概念和理论准备、政策效力测量、实证论证和政策建议四个部分。从章节设置上,本篇论文分为九章,就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效应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下为章节简要内容介绍: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介绍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效应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课题研究确立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第二章,首先对论文研究对象风电产业、产业政策这两个较为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详细阐述了风电产业政策的内容。针对产业政策理论,本文主要提及市场失灵理论、产业结构转换理论、国家竞争力理论与产业技术理论。这些依据可以从理论层面上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持。然后通过对风电产业政策的落地及实施,对微观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及作用。研究表明,风电产业政策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制定,各级地方政府逐级配合,并传递到微观经济环境中以实现风电产业竞争力提升目标的政策之和,其由强制型推动政策、引导型激励政策及辅助性配套政策三个部分构成。具体而言,中国风电政策的传导实施途径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中央部门为风电产业发展所制定的宏观发展政策,其中包括风电产业发展的相关具体内容,其对于微观经济环境具有间接促进作用;第二层次是各个地方部门及政府在贯彻中央所制定政策的基础上所所制定的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政策,这类地方性扶持政策对微观经济环境具有间接的影响作用;第三层次是县、市一级政府颁布的适合本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该类政策可以通过市县政府直接影响当地相关企业。第三章,从中国的风能资源禀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风电产业运行、区域发展和产业技术水平等角度对中国风电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梳理出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现状;然后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风电产业政策的收集与整理,总结出其成功的政策实施经验,并从中得到完善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有益启示。本章对论文研究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总结。第四章,系统分析了国内外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测量体系。文献研究表明,专家评议法操作使用简单,评议结果明确直观,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系统性不足,缺乏理论支撑等缺陷,不能有效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对比分析法和传统的统计分析法都是用政策的结果来代理了政策本身,但选取的政策所影响的结果本身具有内生性,从而对计量结果造成偏差。通过对国内外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测量体系涉及各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了保证风电产业政策测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基于政策文本统计分析的政策测量方法建立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测量体系。风电产业政策的测量体系,是指风电产业政策的量化标准,是针对中国风电产业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而设计的测量体系,而非简单的针对一组或一类风电产业政策的对象内容意义效果和未来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此,需要遵循行业针对性的原则,代表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性与完整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比性与可行性兼具的原则等。同时,还参照了国际现行主流应用政策测量体系,关注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实际内容。参考前人的评价方法,采用对文本进行编码和归类的方法将收集的定性数据分解、比较、归类和分析,致力于在大量定性资料中总结关键概念,推导因果关系,进而论证基于理论推导发展出来的理论框架。本文将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来对中国的风电产业政策进行量化。进而根据编码手册对政策的内容进行编码,并邀请了产业政策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发改委的政策研究专家对完善后的编码结果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风电产业政策的主要的评价指标,创新性的构建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体系。第五章,在前文制定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确定了政策文本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文本实施测量。在确定了政策测量标准以后,本章采用对打分人员培训,由多组不同人员对政策进行多轮打分的方法来对政策进行量化,将得到的初步数据,作进一步处理。本章重点从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总效力和政策平均效力随时间变化的演变过程维度、以及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总效力和政策平均效力在全国各省区域分布维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政策效力存在明显的年份波动及相应内容的区域差异特性。从时间维度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能源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国政府颁布的风电产业策数量逐年增长,政策总效力也越来越大,尽管不同年度呈现出较大波动,但总体来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平均政策力度得分呈下降趋势。1996年作为中国风电政策元年。在1996年到2000年之前,中国风电政策数量和政策总效力呈递减状态。到2006年以后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各年政策数量和政策总效力急剧增长。在2006年到2013年间,2008至2009年和2011至2012年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各年政策数量和政策总效力增幅最大,并在2008年和2012年出现两个增幅峰值。从区域分布维度看,综合中国各省风电产业政策效力分级图和中国七大区风电产业政策效率分级图,可以看出中国各省风电产业政策效力评分区域分布情况,呈现出政策效力同时存在从北方省份向南方省和从沿海省份向内陆省份递减的趋势。第六章,主要针对地区内风电产业政策对风电产业区域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产业政策影响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对政策效力量化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本章结合第五章对各省风电产业政策效力的测量,着重研究了风电产业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影响机理,通过计量统计等方法量化了影响程度。中国产业政策的区域差异导致了风电产业布局的区域不平衡。实证研究表明尽管从现实层面上来说,应以自然禀赋因素优劣为指导,推进风力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产业高效发展。在风能实际可开发量高、平均单位面积风能储量大的地区发展风力发电产业,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效率,保证风力发电量,降低风力发电成本。风力资源禀赋优秀能够对地区风电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并且,风力资源禀赋优劣与否对产业的区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本文的计量结果显示,风电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力相对来说更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地区内高效力的风电产业政策能够弥补地区内资源禀赋不足的缺陷。风电产业区域发展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实证结果都表明是产业政策主导中国风电产业规模的提升。第七章,从产业层面入手,首先构建风电产业发展绩效评价模型以及产业政策影响产业发展绩效模型;其后,进行风电产业发展绩效的评价,发现当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存在生产无效率现象,即风电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借助空间状态模型对产业政策影响风电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效应得分的年份差异带来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却没有带来效率的改进,政策影响下的劳动力投入因素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政策影响下的技术进步因素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政策影响下的资产投入因素促进了产业的发展,风电产业政策因素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第八章,中国的风电产业政策不仅指出了中国风力发电科技领域的战略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这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突破,有破有立地发展风力发电科技,从而为保障相关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风电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国情,以前文对中国风电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的测量结果为基础,以后续章节基于区域分布层面和产业层面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而再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政策力度维度、政策措施维度及政策目标维度的协调方面。其中政策力度维度应该多注重力度更大的政策法规的出台,改变过分依赖于通知与条例的现状;政策措施维度包括强化风电产业财政补贴扶持政策、加强风电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电价回报长效机制、完善风电发电配额消纳机制与上网电价调整机制;政策目标维度包括加大风电产品技术研发投入、组建国家级风电技术研发机构、建立风电产业科研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设立风电市场的准入准则与设立风电产品的标准体系。第九章,在前文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获得如下研究成果:一是理清风电产业政策作用机理;二是构建风电产业政策测量体系;三是获得了风电产业政策测量结果;四是实证的结果表明产业政策主导风电产业规模的提升;五是采用随机前沿分析得出的效率表明,生产无效率在中国风电产业中普遍存在。本章最后就风电产业政策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和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在本篇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如下创新点:从理论上看,本文研究将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延拓到风电产业之中,明确了风电产业政策的作用机理,即中央政府政策起主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逐级配合,共同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本文研究制定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测量体系,系统涵盖政策力度、目标与措施三个维度,从而为量化产业政策提供了可行思路;本篇论文阐明了中国风电产业在规模及效率上的具体效应如何系统分解到产业政策在区域规模及产业效率两个维度的影响,从而为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提供了经验支撑。从研究实证的方法上看,本文从三个新的角度对风电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一是基于文本分析法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进行了测量;二是基于区域布局层面对中风电产业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价;三是基于产业发展层面的对中风电产业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价。基于文本分析法的风电产业政策测量,是针对政策法规多文字叙述的特性,运用内容分析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式测量了中国历年风电政策法规的得分及区域得分状况。具体而言,使用文本编码归类法,即对收集的定性数据进行分解、比较、归类与分析,进而根据编码手册对政策的内容进行编码,并邀请了产业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对完善后的编码结果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风电产业政策的主要的评价指标,创新性的构建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体系。基于产业发展层面的风电产业政策效应评价,是以最小二乘法、岭回归、随机前沿法及状态空间模型系统度量了风电产业政策在区域规模布局及产业效率两个维度的影响。具体而言,考虑到最小二乘法导致的多重共线性,以岭回归进行修正,从而得出风电产业政策对区域分布规模的影响。基于区域布局层面的风电产业政策效应评价,是以随机前沿模型与状态回归模型分别测算了风电产业的效率及探究了政策对风电产业效率的影响。从风电产业政策建议上看,本文的研究发现,一方面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总效力越来越大,但平均效力却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此类风电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导致了规模的扩大,却没有带来效率的提升。因而,政策力度维度、政策措施维度及政策目标维度能否协调向前是中国风电产业水平能否实现提升的关键所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玺;李桂君;;政策创新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关于中国风电产业税收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年12期

2 闫磊;朱文;;我国产业政策的演变与未来取向——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J];经营与管理;2014年05期

3 王文飞;钱俊良;张萌;马尹乐;李肖;;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变频器世界;2013年10期

4 张纯;潘亮;;转型经济中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我国各级政府利益博弈视角[J];财经研究;2012年12期

5 孔娟;郭丕斌;;发达国家风电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07期

6 张文玺;;中日韩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政策演变比较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04期

7 李军军;吴政球;谭勋琼;陈波;;风力发电及其技术发展综述[J];电力建设;2011年08期

8 杨莉;余艳;高琴;;国外发展风电产业的经验与启示[J];未来与发展;2011年06期

9 蒋宁;张维;倪玉婷;王利;;动态环境下战略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贺德馨;;中国风能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785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785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