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基于社会网络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2 13:30

  本文选题:社会网络 + 城市群 ; 参考:《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GMS)建立以来,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层次不断提升,对促进次区域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GMS合作机制中唯一的大国,中国有必要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顶层设计和合作创新,为GMS合作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是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群经济联系与联动的研究。一方面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区域经济联系问题。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经济联系强度和网络结构特征为核心,构建城市集群经济网络计量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集群经济网络结构特征。另一方面基于联动性的角度研究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各个城市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相互影响关系。研究中运用多层次LOGISTIC模型分析因个体之间差异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动,探索城市之间联动因素与作用基础,从系统论的方向剖析系统中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区域经济联系问题时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引入了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面积两个指标;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联动的研究中,借鉴层次LOGISTIC模型的基本形式,在因变量的选择与自变量上作出相应改变。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GMS), the scope of cooper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and the level has been upgraded, which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ix countries in the subregion. As the only big country in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GMS,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promote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GMS cooperation, which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MS cooperation. This paper is a study on the economic linkage and linkage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ic linkages. This study us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econometric model of urban cluster economic network with the core of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and network structure,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luster economic network structure in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the linkage perspectiv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dependence, coopera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among the citie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In the study, the multi-level LOGISTIC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linkage among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due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factors and the ba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ies in the system is analyzed in the direction of system theory. In addition,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is modified in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ic linkage by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two indexes of urban development level and urban land area are introduced, and in the study of the economic linkage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Referring to the basic form of hierarchical LOGISTIC model, we mak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choice of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粟珍;;论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的现状及广西参与合作的意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刘小龙;刘杰豪;李庆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进展、困难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6期

3 覃夏媛;谭湘叶;;探讨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泰国、越南的公路建设关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0期

4 毕世鸿;;“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亚太;2008年02期

5 ;“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高层论坛”征文通知[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3期

6 欣欣;;《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发布[J];出版参考;2011年16期

7 孙倩;;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4期

8 毛秀利;周佩;;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与概况[J];现代商业;2013年21期

9 ;大湄公河次区域商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达成“昆明共识”[J];华人世界;2011年08期

10 翟昆;;一条大河共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再现红火[J];世界知识;2002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Sum Chhum;;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柬埔寨文化的演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卢光盛;张励;;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春萌;熊鑫;;泰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问题与趋势[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星;王科;杨朝晖;;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例[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光盛;熊鑫;;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援助[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6 周江林;朱锦晟;;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管理人才合作培训模式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世泽;;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沈鑫;钱松蕊;田丽荣;;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电力合作研究及战略[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9 梁平波;;广西大型沿海工业园区必将是实施工业兴桂战略的龙头[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关良;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在沪举行[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陆路;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加强资源合作   [N];国际商报;2005年

3 李运涛 张文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拉开大幕[N];西部时报;2005年

4 记者 李运涛 张文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拉开大幕[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王春峰邋译;未来十年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发展展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陆路;大湄公河次区域2012年前有望全面连通[N];国际商报;2006年

7 周长军;加强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N];广西日报;2007年

8 黄兴球;发展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文化关系[N];广西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嘉 李倩;投资大湄公河次区域须越三道“坎”[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 李力 实习生 纪虹宇;我国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合作[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VIN SARETH;柬埔寨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泰国和越南)之间的水稻贸易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玫;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师波;大湄公河次区域劳工移民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2 郑鑫;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3 朱丽婉(SYSOMBATH CHOULYVANE);老挝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孟祥瑞;基于社会网络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雷文晶;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公路跨境便利运输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高依伦;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框架下中国和老挝的经济关系[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陈丽斌;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8 李燕美;大湄公河次区域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里玛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金洪(Ngorn Kim Hong);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角色分析(1992-)[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87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787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