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16:22

  本文选题:影子银行 + 银行稳定性 ; 参考:《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致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波动,影子银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随着影子银行规模发展的不断壮大,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所造成的诸多影响成为了金融领域探讨和研究的焦点。体制本身的漏洞还有融资的外在需求使得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必然性。近几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影子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从影子银行对银行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入手,介绍了影子银行在我国的现状,定性分析影子银行规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通过2002-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绝对规模以及相对规模进行的测度,运用"阈值分析"的方法通过对9个指标的阈值分析和统计计算得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稳定性数值。最终设定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子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内在联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规模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并非是线性关系,不能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定义为促进或者阻碍。因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影子银行的发展,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良性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对我国金融市场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在相应的政策监管下,逐步实现合法化、透明化。所以,政府应该对影子银行的发展予以规范,使其顺从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转,并最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Abstract]:In 2007,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broke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caused global economic fluctuations. Shadow banking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ing, the influence of shadow banking on the financial system, especially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finance. The loopholes of the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demand of financing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ing in our country inevitable. In recent years,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financial system.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ale of shadow bank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s in China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shadow ban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hadow bank in China, and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scale of the shadow bank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The absolute size and relative size of shadow banks in China are measured by the data from 2002 to 2015.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reshold analysis", the stability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threshold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calculation of nine indexes. Finally, a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ale of shadow bank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shadow bank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an not be defined simply as promotion or hindrance. Therefore, we should treat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ing dialectically so that it can realize benign development in a certain range. This can not only promote our financial market, but also gradually realize legalization and transparency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pervision.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ing, make it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nancial market, promot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and finally have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年14期

2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3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4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5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6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7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8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9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10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波;“影子银行”监管:风险与效率如何平衡?[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4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6 马卓 张奎 李丽;谁来监管“影子银行”?[N];国际商报;2012年

7 周波 宋馨;国外如何监管影子银行[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记者 肖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测与监管[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阳;美国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D];吉林大学;2016年

2 谭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高绪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冯建秀;宏观审慎视角的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6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7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8 王s,

本文编号:1955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955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