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中国GDP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动态关联分析——基于VAR模型

发布时间:2018-06-25 14:10

  本文选题:GDP + 第三次产业 ; 参考:《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04期


【摘要】:文章根据中国1978~2005年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GDP的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二者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对GDP有稳定影响,反向影响关系却在统计上不显著。GDP对于广义单位标准差新息的响应是将在第三期达到高峰,之后很快减弱。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此的响应是在初期最大,之后缓慢下降。中国要释放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的潜力,应注重在第一和第二产业基础上的第三次产业的增长质量而不只是速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employment and GDP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05,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is analyzed by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VAR)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rd industrial employment has a stable effect on GDP, but the reverse effect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response of GDP to the generalized unit standard deviation innovation will reach its peak in the third period, and then weaken quickly. The response of employment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the largest in the initial period, and then the slow decline. In order to release the great employment elasticity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quality rather than the speed of the third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
【分类号】:F222.33;F719;F24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蒲艳萍;;转型期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市场化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2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3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4 彭效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迁移研究——配弟—克拉克定律的实证分析[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仲常;中国劳动就业体制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换[J];人口与经济;1998年04期

2 杨宝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袁文平,刘恒;中国工业就业状况分析[J];财经科学;1999年06期

4 隗斌贤;隐性失业的经济分析与统计测算[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7期

5 刘仁彪;失业调控的微观约束机理[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1期

6 郝忠胜,王庆东;未来十年我国就业面临的形势和战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7 王春雷;;促进扩大就业税收政策的路径选择——基于就业弹性方面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8 赵建国;对我国当前城镇失业问题的几点深入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1期

9 常进雄;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10 黄新萍;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几点认识[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1949-199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孙泽厚;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建国;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陶明达;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9 徐勇;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杨向阳;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群芳;新疆服务业就业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2 顾义保;组织维度流动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刘红林;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D];河北大学;2005年

4 赵慧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5 祖文波;失业治理与政府作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江;岗位配给下的人力资本投资[D];新疆大学;2004年

7 吴清;缓解我国城乡就业矛盾的途径与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王运立;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D];郑州大学;2000年

9 司劲松;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10 李保民;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乾,原新;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与对策[J];财经研究;2002年02期

2 钱永坤,宋学锋,董靖;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城镇就业为例[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3 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4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5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6 刘泓;未来十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对策[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7 周长才;经济增长与失业:奥肯定律在中国的存在性检验[J];学术研究;2001年12期

8 戎刚,王俊;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工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李红松,田益祥;一种社会劳动实际投入量的测定方法及应用[J];预测;2000年04期

10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敏;;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2 戴良铁;郑婕雯;;河南省技术人才与GDP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3期

3 贺旭;;就业弹性提高与就业压力缓解[J];商场现代化;2007年02期

4 谭斌;;大学生就业弹性提高与就业压力缓解[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4期

5 姚群;王兴盛;;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李玉红;张瑞;;2000-2008漯河市GDP就业弹性分析[J];经济师;2010年03期

7 朱潇;;奥肯定律在中国的实证分析——我国经济高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J];商业经济;2009年03期

8 杨芝;;科技人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以湖北省为例[J];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9 朱昕羽;;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GDP和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18期

10 王根贤;;促进就业与GDP同步增长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思考[J];当代财经;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知桂;;我国城乡人力资源结构大调整的特点及趋势[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2 罗剑;;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思考[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四)[C];2004年

3 汤昭平;韩守真;;试论引智工作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服务[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4 程晶蓉;;我国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争;钱彦敏;孙柳媚;;Regional Labor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Polarization in China[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玮;;自然观的选择与劳动实践[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张宝贵;;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的数学模型解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8 丛屹;闫亚玲;;劳动要素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润;要像抓GDP一样抓就业[N];中国审计报;2009年

2 北京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王昊;GDP增长多少对就业最有利?[N];光明日报;2011年

3 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负责人 于立文;GDP关系你的薪水吗?[N];国际商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露;明年GDP增长9%概率70% 建议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记者 叶卡斯 通讯员 邱俊 张建梅 粤调;广东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N];广州日报;2009年

6 张强 曾向荣 李颖;金融危机对就业伤害大于对GDP伤害[N];江苏经济报;2009年

7 特派记者 张强 曾向荣 李颖;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伤害要大于对GDP的伤害[N];广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沙莎 实习记者 朱玲;GDP增速了 用人没增速 西部难阻“孔雀”东南飞[N];陕西日报;2009年

9 盛翔;工资跟上GDP是体面劳动的底线[N];中国税务报;2010年

10 黄武锋;茅于轼:首要目标应是“保就业”[N];商务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立华;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华;GDP就业承载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芦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鹏祥;我国GDP就业承载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王波;重庆市“无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5 卢寅昊;中美劳动成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华国晖;天津市和平区人才开发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刘帆;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欣卓;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琳;基于就业弹性的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卢英;云南省发展麻疯树生物柴油产业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6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066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f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