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及其空间效应分解——基于SUR-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5 09:40
【摘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效应是分析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SUR模型衡量了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运用修正后的G统计量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并通过分解空间结构矩阵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空间存在着显著的中心、次级和外围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各趋同俱乐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空间依赖关系,中心区域和次级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比较突出,外围区域市场区效应影响有限,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以负作用为主。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空间效应,尤其是对于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而言,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is the key to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ic problems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SUR model to measure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growth. Using the modified G statistics and space lag model, the effect of spatial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Qu Tong is analyzed,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matrix is divided. The spatial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centers in the regional space of our country, the convergence effect of the secondary and peripheral space clubs, the spatial dependence of various converging clubs, the more spatial dependence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secondary regions, and the effect of the market area in the periphery region. It should be limited, and the spatial dependence between the secondary and peripheral regions is dominated by negative effects. Therefore, the spatial effec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subregion and peripheral region,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sufficiently in the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24;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伟丽;覃成林;李小建;;中国地市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兼与省份数据的比较[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2 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3 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4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5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6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及解释[J];地理科学;2018年02期

2 张萌;;东盟“10+3”适合建立最优货币区吗?——基于改进的区域经济收敛模型的研究[J];南方金融;2018年02期

3 吴军;魏安喜;;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性的趋势分析及影响因素[J];经济经纬;2018年01期

4 马明;薛晓达;赵国浩;;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5 刘明;;产业经济空间效应数量分析的一个框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8年02期

6 陈张磊;程永毅;沈满洪;;中国海洋渔业生产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7年06期

7 郑涛;杜佳豪;万雪芬;;京津冀上市公司对区域产业结构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7年12期

8 席小瑾;梁劲锐;杨建飞;;地方财政竞争是否提高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J];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12期

9 李红;欧晓静;;人口流迁和生产率提升对经济收敛的影响——基于粤桂黔滇市域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7年11期

10 王勇军;朱成全;;基于GIS与ESDA的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空间统计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7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群峰;;我国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基于资本配置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0年01期

2 潘文卿;;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覃成林;张伟丽;;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检验及因素分析——基于CART的区域分组和待检影响因素信息[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4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5 姚树洁;Chun Kwok Lei;冯根福;;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收入收敛性[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6 李莉;刘慧;刘卫东;刘毅;;基于城市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7 张伟丽;覃成林;邓冬林;;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趋同考察[J];统计与决策;2008年17期

8 覃成林;张伟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03期

9 周业安;章泉;;参数异质性、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斌;王萍萍;崔宇明;;基于SUR模型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研究——来源于山东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J];科技与经济;2013年03期

2 王亚清;;区域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10期

3 夏鑫;;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8期

4 熊卫平;论现代集约型区域经济增长方式[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张馨之;何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1990~2004[J];软科学;2006年04期

6 麦勇;徐晓莉;;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年14期

7 尹伟华;张焕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短期性和长期性分析[J];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8 熊壮;彭智敏;;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研究——基于1990-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桑培婷;;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检验[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7期

10 董雪梅;李奎;杜丹;;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影响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2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3 熊灵;魏伟;杨勇;;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1987—2009[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栾晓娜;上海8月二手房交易量小幅增加[N];中华建筑报;2004年

2 记者 朱楠 编辑 朱贤佳;上海 三成买家暂缓购房外郊环或率先降价[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唐颖豪;外围区域价跌量降 中心区域价仍坚挺[N];房地产时报;2005年

4 延安新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张娟;延安市以统筹城乡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N];延安日报;2013年

5 周京奎;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N];天津日报;2007年

6 周天芸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与银行信贷选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徐涤非;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7 石宏博;软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凤祥;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测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高远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台晓东;制度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3 陈宁化;分工同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结构的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韩亮亮;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魏颖;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和金融资源分布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6 张凌涛;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廖华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肖剑飞;区域经济增长的金融门限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夏露;城市化对中国居民收入的空间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曹培红;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3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123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