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匹配理论及其在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职毕业生内部就业优势的经济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0年
双边匹配理论及其在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应用
张成
【摘要】: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市场是进行这种资源配置的基础。市场通常有买方、卖方以及交易的对象。对于不同的市场机制,双方参与者的结合情况是不同的。那么如何进行结合才是稳定和有效率的呢?基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产生了双边匹配理论。 双边匹配理论是博弈论的一个分支,最开始是在1962年Gale和Shapley提出。他们在论文中设计了递延接受算法,并由此得出结论:在婚姻模型中存在着非空的稳定匹配。同时他们利用大学招生模型,证明了每个申请者都能通过递延接受算法达到最优的稳定匹配。这篇文章是双边匹配理论的开山之作。至此后双边匹配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按照匹配的对象可以分为:一对一匹配、一对多匹配和多对多匹配。双边匹配理论很好的描述了市场中双向选择的情形,解释了一个市场能稳定存在的根源,并为我们对各种市场进行设计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提供了可行的选择。在国外,其已经被成功应用到了诸如:高等教育市场、毕业生劳动力市场、择校问题市场、肾脏交易等市场中去并取得了成功。 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每年有大约六百万新增劳动力进入市场。伴随着1999年的大学扩招,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下新高,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许多高校毕业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求职上。市场上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另一方面却是毁约率越来越高,这些均给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造成了效率上的严重损失。利用双边匹配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将有极大的实际价值。 本文首先对双边匹配理论的发展进行综述,对匹配理论在国外劳动力市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其后,介绍了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利用双边配对理论对国内劳动力市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随机非中心化单次录取机制模型,证明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相关结论,解释了市场上的现象。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更优的偏好排序非中心化单次录取机制,对市场原有的算法做了改进,探讨了放开假设条件后的情况并对市场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32;F24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丽;石彦;;双边匹配理论及其在金融市场应用的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清园;双边匹配理论在我国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廖粤祁;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匹配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宁洁;白冰;;劳动力市场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J];生产力研究;2008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胜;双边匹配理论及在中国银行信贷市场中的运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利花;王雅荣;;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实践模式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8期
2 陈胜军;;职业技能培训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6期
3 陈胜军;;基于生态系统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4 宋宗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以莆田学院2005届毕业生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张优智;;私有产权保护、政府行为与大学生就业[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方亨福;;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对策研究[J];前沿;2009年10期
7 齐良念;;经济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7期
8 郝天资;;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9 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靳卫东;张自如;何丽;;我国高等教育的空间集聚与劳动力流动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朱宁洁;;劳动力市场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贤;;风险投资资本组合理论对个人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启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马莉萍;丁小浩;;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找寻中对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作用感知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宁本涛;;金融危机背景下求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战略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崔盛;;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教育发展[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良焜;杨钋;;我国高职毕业生内部就业优势的经济计量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毕先萍;;技术进步的技能取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淼;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娜;双边平台企业价格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李凤;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靓;基于匹配博弈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徐胜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D];湘潭大学;2010年
4 肖瑶;我国经济增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莹莹;新形势下江西省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胡永欣;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刘柯;大学生就业与政府就业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曹树伟;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军荣;高校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法律矫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鑫;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靓;;关于高校自主招生的若干思考[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周晶,何建敏,盛昭瀚;一类新型的指派问题的多目标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3 蒋忠中;盛莹;樊治平;汪定伟;;电子中介中多属性商品交易匹配模型与算法研究综述[J];信息系统学报;2010年02期
4 黄立明;宋金玲;赵殿玉;许伟丽;;农村信息供求缺失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5 刘永强;常青;熊华钢;;改进蚁群算法求解多属性双边稳定匹配问题[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1年04期
6 程钦文,沈云春;多目标指派问题在潜艇兵力配置中的应用[J];运筹与管理;2004年02期
7 蒋忠中;盛莹;樊治平;袁媛;;属性权重信息不完全的双边匹配多目标决策模型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8年04期
8 张子民;周英;李琦;毛曦;;基于信息共享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模型(Ⅰ):模型定义[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9 张子民;周英;李琦;毛曦;;基于信息共享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模型(Ⅱ):模型计算[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振华;电子中介中的交易匹配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2 李晓锦;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文胜;双边匹配理论及在中国银行信贷市场中的运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海珊;战略并购双方的匹配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继中;高炉生产配煤配矿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2 汪阳生;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坤明;基于双边匹配理论的中国高考录取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晓慧;基于优先级的双边匹配方法在B2B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妙弟,江小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2 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职毕业生内部就业优势的经济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1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