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and the new growth theory,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patial effect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factor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of Anhui's urban economic growth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GDP per capita,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human capita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and the proportion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Therefore, the reduc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Anhui should start from the above several aspects.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s policy support also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AHSKF03-04D16)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麦广慧;任志安;;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侯子建;;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2 刘金涛;杨君;曲晓飞;;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4 李红军;邹伟进;高复阳;;中国经济发展高度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9期
5 张继红;吴玉鸣;何建坤;;专利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1期
6 吴玉鸣;;大学、企业研发与首都区域创新的局域空间计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年03期
7 吴玉鸣;;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8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09期
9 龚六堂,邹恒甫;多级政府框架下的税收理论[J];中国科学基金;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军;随机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财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骆晓强;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钟荣华;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李白;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唐永;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李雪红;四川省转移支付的绩效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华,裴家常;重庆市西、中、东地区经济差异及发展对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刘传明,李娜;湖北省地区经济差异评价及协调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4 肖良,郑思亭;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安徽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晓东;;循环经济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J];学习与实践;2007年11期
2 何剑;;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11期
3 卢中辉;郑林;胡建权;;交易效率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1期
4 帅军;;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构成分析——以江西为例[J];职业圈;2007年06期
5 胡俊;张宜红;朱建军;;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何剑;;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J];统计教育;2008年10期
7 刘清春;王铮;;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8 李豫新;李小菊;;新疆兵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效应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欧向军;沈正平;朱灵子;秦永东;;产业结构转换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初探——以江苏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10 周青浮;范荣华;;县域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江西省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张可;关于民工荒问题的若干思考[N];黄冈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胡春明;疏浚渠道 让洪流入海[N];中国建设报;2004年
3 芮黎明 无锡市委党校教授;包容性增长促和谐发展[N];无锡日报;2010年
4 西南财;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西部开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林兴;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省际农村居民消费趋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蒋伟;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6 宋绪钦;基于GIS的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评价[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赵光华;陕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郭健全;网络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与控制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9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许洪范;中国县域经济宏观管理中经济增长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娜;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胡志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饶明成;四川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4 张爱婷;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振兴;基于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城镇化路径选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拓学森;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刘ZM;区域经济差异与人力资本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方芳;1978以来中国区域间所有制改革绩效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何灵;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张蕾;FDI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57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25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