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金融学的研究方向中,两个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又被称为公司理财,主要关注如何利用资金的规律,筹集最低成本的资金,并对资金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进行使用和配置,以期达到最好的资本结构。而资产定价试图解释不确定条件下未来支付的资产价格或者价值,用于对各种金融资产进行定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个人、家庭财富不断增加,为了财富的安全与获得更高的收益,家庭与个人开始把财富在各种投资工具中进行分配,原有的传统金融学研究向新的领域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2006年,John Campbell建议将家庭金融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使得家庭金融研究成为与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比肩的另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快速发展,连续多年实现了10%以上的GDP增长率;金融市场上也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开发了适宜我国国情的各种金融工具。我国在高速发展下,财富急速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为我国家庭进行金融投资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我国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金融经济知识,金融工具从我国建国初期家庭投资以储蓄为主向现在的多样化发展,现有的金融投资工具涵盖了方方面面如外汇、股票、基金、债券以及一系列其他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居民的投资选择,分散了投资的风险,为他们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只有30多年,居民对金融产品的了解着实有限,特别是文化水平以及开放水平较落后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家庭投资的主要方式还是储蓄存款,或者跟风投资股票。而且在这些居民的投资过程中,其决策很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羊群效应,总的来说我国居民家庭投资还不够理性。因此本文才要对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与配置行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了许多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行为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行为,并对风险态度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在梳理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以后,提出了目前文献的不足之处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即风险态度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紧接着,本文对家庭金融资产和风险态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家庭金融资产是家庭持有的建立在信用关系之上的债权和权益类资产,是家庭在完成基本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后所剩余的可支配收入余额。经济学上把对待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类:风险偏好型、风险中性型、风险厌恶型。由于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在家庭配置资产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选择,偏好风险的人可能更愿意投资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风险厌恶型的居民可能更愿意将钱存入银行,获取稳定收益的同时也尽可能规避风险。随后本文描述了家庭选择金融资产时的原则和家庭选择金融资产的特点,然后梳理了金融资产配置的相关理论如货币的成本理论、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生命周期假说等理论的发展。然后,本文用2011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根据问卷调查收集到的全国范围内的家庭金融数据研究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状况。我国家庭的总资产被划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两个部分。其中,家庭金融资产又被细分为活期存款、现金、债券、定期存款、股票、基金、黄金、非人民币资产、借出款、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而非金融资产也被分为农业机械、土地、房产、工商业资产、汽车资产、耐用商品资产以及其他资产。本文研究的是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此关注的重点是家庭金融资产的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家庭平均每户拥有金融资产数量为47462元,非金融资产数量为476651元,总资产数量为524113元,总负债数量为33687元,净资产数量为490426元。我国家庭在选择投资金融资产还是非金融资产时,对于非金融资产有着更强的偏好。然后从家庭持有的各金融资产情况来看,持有现金的家庭达到了7876户,占了所有统计家庭数量的93.3%。持有股票账户的家庭有744户,而东部地区持有股票的家庭占东部地区家庭数的比例是13.5%,相较于中部地区的5.0%和西部地区家庭的4.1%,东部地区该比例是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2.7倍与3.3倍。而且我国家庭股票资产占所有金融资产的比例很低,仅有2.7%,也就是说我国家庭目前股票市场的参与程度很低。另外我国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投资额是全部金融资产的9.9%,说明从总体上看,我国家庭更加偏好于无风险金融资产。最后分析家庭不同风险态度与金融资产配置的关系得到:我国家庭还是以风险厌恶型家庭为主,占全部统计家庭的61.3%,风险偏好型家庭仅占全部统计家庭的13.3%。从不同风险态度家庭参与股票市场来看,随着家庭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上升,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比例也是呈上升状态,但总的来说,我国居民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不高,仅有8.8%。研究还发现越是对风险厌恶的家庭,投资股票与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越低;反之,则投资比例越高。另外风险厌恶型家庭愿意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少于风险偏好型家庭更愿意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为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本文将被解释变量设置为居民家庭是否会进入股票市场,进入股票市场和风险金融资产市场的深度以及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种类,并将风险态度作为解释变量,在纳入一系列控制变量以后,运用probit模型研究风险态度对我国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影响,运用tobit模型研究风险态度对我国家庭进入股票市场以及风险金融市场深度的影响,运用mlogit模型研究风险态度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种类的影响。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居民家庭的风险态度对其是否参与股票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风险偏好指标对于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可能性有显著正影响,即相对于风险中性型家庭而言,风险偏好型家庭有更大的可能性参与股票市场。而风险厌恶指标对家庭进入股票市场产生显著负影响,即如果一个家庭是风险厌恶型家庭,相对于风险中性型家庭来说,其更不可能参与股票市场。第二,居民家庭的风险态度对其进入股票市场和风险金融市场的深度有着显著影响。风险偏好型家庭相对于对风险持中性态度的家庭而言,其会增加投资于股票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占家庭所有金融资产的比例。而风险厌恶型家庭与风险中性型家庭相比,其会减少投资于股票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第三,居民持有的风险态度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种类有着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持有风险偏好态度的家庭相比风险中性态度的家庭,其参与金融市场有着更高的可能性,而持有风险厌恶态度的家庭相比风险中性态度的家庭,其参与金融市场有着更低的可能性。而且持有风险偏好态度的家庭相比风险中性态度的家庭会增加投资多种金融资产的可能性,而持有风险厌恶态度的家庭相比风险中性的家庭会减少其投资多种金融资产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风险偏好对于家庭的金融资产投资从无到有、从一种投资到多种投资都有着促进作用,而风险厌恶会降低家庭金融资产投资从无到有、从一种投资到多种投资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本文还有其他发现:分地区来看,我国家庭拥有的资产数量不均,东部地区家庭总资产水平与净资产水平均在西部地区家庭与中部地区家庭的三倍以上。其次我国家庭在选择投资金融资产还是非金融资产时,对于非金融资产有着更强的偏好。另外,家庭净资产、家庭收入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属于农村地区以及家庭拥有自有住房等变量也会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产生影响。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些建议。对家庭而言,家庭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水平,注重学习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熟悉我国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认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并充分判断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愿意为高收益承担多大的风险。对金融中介而言,金融中介在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时候需要结合客户的自身情况给予适合客户自身特点的建议。对政府制定政策而言,我国政府应该强化家庭的金融投资意识,提高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的净资产,促进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社会资源更加公平的分配,建设更加健全的金融市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道海;杜建国;;基于零售商风险态度的供应中断风险管理研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年10期
2 何贵兵;决策任务特征对风险态度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1996年02期
3 廖娟;;收入风险与个人职业选择——基于风险态度的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连怀;周宝刚;郭亚军;;基于风险态度的两级供应链设计与优化[J];运筹与管理;2012年06期
5 郭新燕;原毅军;王勤;;基于成员风险态度变化的合作研发动态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6期
6 高海霞;;基于消费者风险态度的赋权价值购买模型[J];中大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7 全世文;曾寅初;刘媛媛;;消费者对国内外品牌奶制品的感知风险与风险态度——基于三聚氰胺事件后的消费者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02期
8 罗杰;;不同风险态度投资者对卖空交易的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1期
9 王新宇;邱菀华;;风险态度可变特征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博弈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10 费钟琳;赵顺龙;;主体风险态度对校企联盟知识转移模式的影响[J];软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侯春悦;杜秀芳;;技能成分对不确定性决策中风险态度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景秋;吴超荣;;不同风险领域的中美态度差异:整体思维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多样性挑战政府应急决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李金珍;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对判断与决策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峰;今年有望再创新高[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月;幼儿冒险倾向及其与家长风险态度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5年
2 舒艺;供应中断下考虑风险态度的四级设施选址—库存模型与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张川;风险态度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4 侯春悦;技能成分对不确定性决策中风险态度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勤;基于合作研发成员风险态度的激励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建兰;云南山地农户旱灾风险态度与应灾行为响应的典型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何黎胜;风险信息形式对风险态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孙慧荣;风险态度与汇率泡沫相关性的实验经济学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9 熊远来;风险态度、概率结构对偏好反转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孙超;基于差异逃离及风险态度的TeamReasoning游离博弈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
本文编号:
227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