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9 16:49
【摘要】:为探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二者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每增加1分时,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将提高1.2345%。说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correlation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re analyzed by one-dimensional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er rate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Guizhou Province will be increased by 1.2345%for each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promoted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Guizhou Province.
【作者单位】: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支助项目“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黔科合体R字(2011)2042]
【分类号】:F3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丁仁船,张弘;略论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2 王永平;金莲;刘良灿;刘希磊;;贵州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3 王永平;刘良灿;金莲;刘希磊;;贵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4 季勤;赵子铱;;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张建;;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6 葛菁华;董景奎;胡勇;孙秋;;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测评与综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3期

7 曹明华;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出路[J];理论与当代;2005年09期

8 刘忠群;彭发清;张黎晓;;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3期

9 郑文兵,仲笑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彪;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吴芳;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雪萍;艾施荣;;农业现代化因素与江西水稻单产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2 蔡华;于永彦;陈君君;;基于科技创新战略的苏北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3 郭强;陈东梅;;四川现代农业进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4 赵慧卿;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石声萍,刘志文,黄斌;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王吉恒;宋丹丹;;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繁荣;;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刘东;;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及成就[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王永龙;我国农业技术效率及其对策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孙新章;张新民;;新时期黔东南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东林;;基于农业投资行为视角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测度与推进[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袁奇峰;方凯伦;陈世栋;;大都市边缘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索——以佛山市三水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桢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章牧;东南沿海地区特色农业评价与信息技术示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娄晓黎;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区域经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留根;农业生产力评价分析和优化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冷云生;知识农业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银凤;转型期中国农民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7 潘弘图;福建农村现代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8 陈枫;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傅国文;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润清;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杰;湖北省“两型”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明;辽宁省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王超;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健;贵州省黔西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羽;党的现行农村土地政策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茜;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台湾与湖南休闲农业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风琦;江西现代农业投资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8 方芳;鄂托克旗农牧业现代化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韦凤琴;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0 马晶;农八师农业信息化发展及策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秀辉;李伟;;评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统计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2 曾利彬;;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 陈东;;我国农民自我就业的收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4 王仁发;重庆市农业现代化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刘伯文;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景普秋,陈甬军;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7 梅方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J];调研世界;1999年11期

8 王万山;国外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和共同规律[J];调研世界;2005年05期

9 贺振华;;农户外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冯果;深化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改革的若干法律思考[J];法学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文安;中国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升荣;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秋菊;;从“背篼”到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年28期

2 陈景信;;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力的变动状况及其转移的动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3 陈俊;;金融危机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探析[J];现代乡镇;2009年04期

4 徐茂魁;王玉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J];教学与研究;1992年03期

5 严明;南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6 朱如华;适应新形势 拓展新空间 积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文章[J];地方政府管理;1999年09期

7 朱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的现实分析[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8 于卫东,陈龙杰,刘玉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何在[J];经济论坛;2002年16期

9 王占林;;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吉林政报;2002年06期

10 李涛;燕少红;;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安徽省阜阳市劳务输出的调查与思考[J];内部文稿;2002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光辉;;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贵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贵州省畜禽品种改良站[A];中国猪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成立大会会刊[C];2003年

3 焦仁刚;;贵州省肉牛业发展现状、机遇和存在的问题[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晓红;;贵州省生态退耕措施[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金毅;;贵州省牛肉加工业现状和发展对策[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凤仙;;推广利用沼气 促新农村建设[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7 ;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A];中国羊业进展——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4年

8 张富贵;陈进勇;吕敬堂;;贵州省山地农机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杨胜元;毕坤;王林;;贵州特色农产品的地质环境分布规律[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肖克 记者 陈兵 通讯员 高罗胜;抓管理 促春耕[N];农民日报;2005年

2 张静 张剑鸣 王晋;科技让农田成为“聚宝盆”[N];经济日报;2006年

3 周芙蓉;贵州省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N];农民日报;2001年

4 唐光新;雷山农民家规紧跟时代变[N];农民日报;2006年

5 郭飞邋刘久锋 肖克;把“差价”留给农民[N];农民日报;2007年

6 杨智会;且扶“黔绿”乘快马[N];贵阳日报;2008年

7 ;贵州省农业生产应对干旱技术对策[N];贵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志强;“贵州省旱作南繁基地”海南建成[N];科技日报;2010年

9 贵烟办;“贵州省烤烟品种(系)区域试验及烟叶质量评价”等项目通过验收[N];东方烟草报;2011年

10 刘文国;贵州禁止出让风景区资源和土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燕;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2 马红梅;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资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黎平;贵州现代林业实现途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曾芸;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秀峰;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邢鹂;中国西部农村不平等问题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白全民;我国农业中间投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郑兴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宇;贵州西瓜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D];贵州大学;2006年

2 董景奎;贵州农业多功能性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3 王杨;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于岚;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谢永利;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系统优化决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6 杨茗茗;完善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高珊珊;贵州省贫困地区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郑红;“三农”问题人口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王建军;教育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D];湖南大学;2003年

10 邢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6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516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