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orkers' remuneration in national income, and points out the downward trend of workers' remuneration in the whole national incom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harm of low remuneration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ways to improve the low remuneration of workers.
【作者单位】: 新疆玖鼎空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分类号】:F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贾康;;论对居民收入分配基于政策理性的分类分层调节[J];财政研究;2008年02期
2 刘怡,聂海峰;间接税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3 韩金华;李忠华;白子芳;;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演变轨迹、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萍;刘嘉莹;杜国林;;21世纪以来辽宁省劳动报酬率演变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张晓林;靳共元;;我国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与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3 赵桂芝;;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财政调控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4 吕冰洋;禹奎;;我国税收负担的走势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5 刘怡;聂海峰;;增值税和营业税对收入分配的不同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6 常世旺;李齐云;;中国省级税收负担与征管绩效:基于主体税种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7 高凌江;;中国税收结构合理性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10期
8 李秉强;;经济发展的税收效应定量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年11期
9 杨虹;;论货物与劳务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例[J];财政研究;2011年07期
10 朱涛;葛婷婷;周娜;;基于家庭财富视角的收入差距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解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童锦治;李星;王佳杰;;关于增值税“扩围”的税率选择与居民消费变动的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巍;刺激我国居民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韩仁月;税制结构变迁、效应及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崔志坤;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孙智勇;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金振宇;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对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谭晓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曦;中国现阶段税制结构合理性判别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李晓芳;我国转轨时期财税政策效应及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群群;我国低收入阶层财税援助政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吴锦明;零售环节价税分列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周敏;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卢寅昊;中美劳动成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乃文;现阶段中国初次分配劳动报酬份额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妍;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税收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何禄文;国企职工参与收入分配模式选择与激励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高云玲;构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袁闯;我国转轨期间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倪丽丽;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韬,陈平路,周建军;税收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国的适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2 贾康,刘保军;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高收入阶层问题[J];财政研究;2002年10期
3 王韬,周建军,陈平路;税收的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4 信卫平;;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贾康;;论分配问题上的政府责任与政策理性——从区分“公平”与“均平”说起[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6 徐现祥;王海港;;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7 贾康;;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分类调控[J];求是;2007年12期
8 刘盾;林玳玳;;提高我国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王韬,朱文娟;我国个人所得税负担能力的宏观分析[J];涉外税务;1999年10期
10 郝联峰;西方税收归宿理论:趋势与述评[J];涉外税务;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众;;中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及对策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年08期
2 姚先国;;权利的边界——反思《劳动合同法》[J];经济学动态;2011年05期
3 沈青;沈斌华;;劳动者权利观念淡薄与忽视劳动者权利[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郭杰;;我国企业欠薪的现状、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李守国;当前工会工作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关于海东地区人行工会工作情况的调查[J];青海金融;1994年10期
6 戴行初,王晓敏,楼汉钊;外资企业工会工作别有天地[J];中国机电工业;1995年01期
7 王亮;谈金融工会的参政议政作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5年06期
8 黄树立;规范制度强化管理努力提高信息工作水平[J];秘书之友;2000年03期
9 张凤歧;探索维权新途径 坚持送法到基层——黑龙江省绥化垦区工会开展“送法上门”活动的调查[J];中国农垦;2003年07期
10 杨啸宇;叶绍莉;;工会的价值——基于劳动力产权角度认识[J];时代金融;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艳林;;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国民收入分配[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王财;;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 强化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A];实践 理论 创新[C];2001年
5 张平;;浅谈工会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6 吕国珍;;论现代企业工会如何实现自身价值[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桂希惠;;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A];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论文集[C];2005年
8 吕伯温;;浅论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领导应遵循的原则[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9 何开基;;履行好另外一种维权职责[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聂高民;;初次分配制度的三个层面及其关系[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军 王长圣 贲华;企业欠薪有期限 工会用权防越界[N];法治快报;2006年
2 记者 王娇萍;山西 工会打造现代化管理机制[N];工人日报;2001年
3 丁秀胤 杜学军 胡克林;泰光工会送维权“自助伞”[N];工人日报;2002年
4 ;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N];工人日报;2003年
5 陈晓英;如何看待职代会和工会[N];法制日报;2004年
6 关怀;进一步提高工会的维权水平[N];法制日报;2004年
7 吴亚平;工会是怎样的组织?[N];工人日报;2004年
8 雷颐;遏止矿难,工会可发挥作用[N];南方周末;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发挥工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孙立忠;让工会发挥出名副其实的作用[N];常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山;我国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趋势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赵立华;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林金淑;关于合理调整中国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李媛媛;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建国;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黄利新;共和国初期北京市城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4)[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伟;我国劳动者权利实现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王兵;新形势下工会维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潘佳;国有企业劳动者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方亦圆;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再估算及中美比较[D];浙江大学;2012年
5 苑芳;提高我国私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报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6 闫君;论我国对试用期内劳动者权利的保护[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曹必俊;企业并购中劳动合同承继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芦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陆璐;新时期强化工会维护职能问题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赵智刚;被派遣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8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51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