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创新视角下我国小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8 10:3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等的影响,我国企业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转变和调整。我国的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据统计,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吸收劳动人口等方面都占有重大比例。然而,因为规模较小、资金缺乏、从事低价值的加工劳动等特征,小企业受到外界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其转型升级问题近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良好的创新绩效。传统的跟随和模仿式创新在技术的严重同质化和更新快速化的情况下,已不能保证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破坏性创新发展于非主流市场,利用不同的技术轨道,可以帮助小企业实现技术跨越,实现自主创新。另外,破坏性创新从低端市场和新市场侵入,采取非竞争的方式实现市场的超越和占领。破坏性创新的发展方式为薄、弱的小企业提供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为我国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首先,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为后面的研究铺垫基础。本文对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概念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对学者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还是技术创新,即本文将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放在技术创新上,并对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区别。然后,本文对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概念、类型、方式、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小企业进行破坏性创新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在对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小企业进行破坏性创新实现创新绩效达到转型升级目的的机理模型,并对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假设。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并对假设进行验证。实证证明:破坏性创新受企业内外部因素影响。外部主要受技术、市场、产品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内部受到创新能力,即技术机会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而这三种创新能力又受到企业领导支持、组织学习、激励机制和企业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改善这些因素来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破坏性创新绩效。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小企业进行破坏性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文章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来给出路径分析。在外部,文章从技术、产品和市场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建议小企业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另外,文章还从价值链和政府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在企业内部方面,文章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通过RV模型等具体分析了企业如何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领导支持力度、强化公司的激励机制等实现更好的破坏性创新的绩效。同时,本文借助小米公司发展的案例,具体分析市场中后入的弱势小企业是如何通过破坏性创新实现市场占领并取得成功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
本文编号:2543269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栋;祁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坏性创新的政策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2 沈志渔;孙婧;;基于破坏性创新的新兴企业成长路径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3 熊勇清;陈江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政、企、银”视角的比较[J];经济经纬;2013年02期
4 何永达;邓云伟;赵志田;;技术创新与浙江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3年02期
5 王志玮;陈劲;;企业破坏性创新概念建构、辨析与测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12期
6 周凯;蔡瑞林;;国际创业: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2年09期
7 陈亮;;产出效益下中小知识先导型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战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5期
8 林春培;张振刚;;既有知识资产对企业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1年10期
9 辜胜阻;杨威;;“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思考[J];江海学刊;2011年05期
10 汤莉;;以创新驱动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8期
,本文编号:2543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54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