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甲醇制丙烯分离流程的模拟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3-27 08:58
【摘要】:丙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众多。丙烯传统的生产方法是石油路线的乙烯蒸汽裂解联产和催化裂化副产,开发可替代石油路线的独立丙烯生产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煤制丙烯路线非常适合我国多煤少气贫油的能源格局。因为以天然气、生物质、煤等可气化物质为原料制备甲醇的技术已成熟并大规模工业化,因此煤制丙烯的技术瓶颈就在于甲醇制丙烯。煤化工存在由杂质引起低收率、高能耗、高水耗、传质差的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依旧亟待解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原油和甲醇价格的波动,石油路线和甲醇路线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此,提高甲醇制丙烯装置运转效率、降低能耗对于提高新生的甲醇制丙烯流程可谓至关重要。针对这些问题,论文首先在现有甲醇制丙烯流程的基础上,综述了流程模拟与改进的方法,对流程进行了Aspen Plus软件模拟,对精制单元的精馏序列进行了改进,技术组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醚化反应单元、粗分离单元和精制单元进行了Aspen Plus软件模拟,并结合生产装置的设计数据和现场操作的采集数据,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在计算过程中对比并选择了更合理的单元操作模型和更合适的物性方法进行计算,并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完成了流程回路的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和能量分析,提出了三个改进之处:增加中间再沸器、急冷水工艺改造、增加中间流股换热。(2)对Lurgi MTP工艺的精制单元进行合理简化,针对CH4、C2、C3、C4、 C5、C6、C7的七组分、六切分点的精馏序列问题应用模拟退火算法,采用指数降温的退火策略,求解得到了最优分离序列。精馏序列优化的结果为前脱丙烷分离流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两塔联用的前脱丙烷分离流程。与前脱丁烷分离相比,前脱丙烷分离流程的能耗更低(降低7%以上),能效更高(提高2.1%),CO2排放更少(每年减少C02排放1.94*108kg),公用工程费用更低(降低7%以上),且精馏塔、空冷器的设备数目均有减小。(3)针对这四种工艺路线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过优化技术组合,可使现有工业流程的能效提高4%,减少C02排放4.5*108kg/y。低温醚化和前脱丙烷分离流程技术组合的能耗(111 tce/h).公用工程费用(加热冷却公用工程费用5.03亿元),年C02排放量(2.023*109 kg),能效(0.593)等指标更优,技术经济性更好。(4)模拟了非萃取精馏方式来脱除二甲醚的流程,计算结果显示随着二甲醚干基浓度的提高,C3分离塔塔底温度上升。二甲醚干基浓度高于5000ppm必须采用萃取甲醇,以保证保证循环急冷水已经能满足C3分离塔再沸器的负荷。萃取甲醇的用量随着二甲醚干基浓度的增大而增加。(5)将Aspen Plus、MATLAB和NSGA-Ⅱ集成于一体,采用Aspen Plus软件得到严格模拟结果,并运用NSGA-Ⅱ实现了甲醇制丙烯精制单元不同工况下的多目标、多变量的优化。设计工况下,最优解的其经济最优设计参数:脱丁烷塔进料板位置为11块理论板,脱丁烷塔回流比为0.9,丙烷塔回流量为4139.892kmol/h,脱乙烷塔、C3分离塔、脱甲烷塔回流比分别为0.906、13.572、2,C2分离塔回流量为420.685kmol/h。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221.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平;;甲醇合成技术的发展[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6期

2 周清;叶盛芳;柳永兵;张海洋;;甲醇合成放空量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氮肥;2008年02期

3 陈铁军;沈艳河;李新瑞;姜海波;;基于链系统方法的甲醇合成过程控制及其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7期

4 聂磊;曹金松;;通过博源甲醇项目浅析甲醇合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化工;2010年06期

5 李金娟;武二妮;;甲醇合成水冷反应器的优化设计[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1年01期

6 万俊宏;孔岩;马辉;;甲醇合成组分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J];河北化工;2011年05期

7 钱伯章;;甲醇生产技术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年03期

8 陈媛媛;;影响甲醇合成的因素[J];广州化工;2012年10期

9 王剑锋;;托普索甲醇合成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神华科技;2013年04期

10 贾让平;杨家彬;李生辉;;甲醇合成的影响因素[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丁干红;叶鑫;李延生;;甲醇合成及精馏单元的热集成[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2 解庆龙;;国内外生物质制甲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孙绪江;;1,4-环己烷二甲醇合成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侯梦溪;张海涛;房鼎业;应卫勇;虞昊;吴志文;;NC309催化剂上反应条件对甲醇合成影响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房克功;杨成;孙予罕;;富CO_2合成气制甲醇用Zr-Cu/ZnO催化剂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建卫;;焦炉煤气甲醇生产技术[A];第二期焦化技术培训教材[C];2008年

7 何玲;寇元;;可溶性铜纳米粒子催化合成气转化合成甲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方斌;新型甲醇合成系统投运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记者 刘方斌 张兴刚;我自主大型甲醇技术走向成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本报驻山西首席记者 石中生;三晋大地多见甲醇汽车[N];中国交通报;2006年

4 楼寿林;林达大型甲醇合成技术世界一流[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徐淑江;久泰能源100万吨甲醇项目试车成功[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孙明月;大同:60万吨甲醇项目建设正酣[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刘敬彩;甲醇:技术升级该从何处破题[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记者 刘雅文;甲醇行业共商加快下游开拓[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特约记者 董万森;我低压甲醇合成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记者 齐宇强邋通讯员 文正云;60万吨煤甲醇项目在咸阳奠基开工[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旭聪;甲醇热裂解规律及其在点火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徐元利;甲醇裂解气对点燃式电控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毅;流化床甲醇制汽油工艺基础及中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李建伟;列管式甲醇合成反应器及其所用催化剂的综合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

5 徐祥;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陈征;甲醇高效清洁燃烧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张贵泉;Zn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甲醇转化制轻质芳烃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赵文平;甲醇在纳米HZSM-5和HMCM-22沸石上芳构化和烷基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海鹏;合成气一步合成二甲醚的催化剂、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红;温室气体CO_2制甲醇的Cu基催化剂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2 张琴;冷却通道内甲醇催化分解反应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孟亚利;钒钼基催化剂催化甲醇选择性氧化合成二甲氧基甲烷[D];天津大学;2014年

4 张灵玲;甲醇制丙烯分离流程的模拟与优化[D];浙江大学;2016年

5 庄会栋;甲醇合成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喻旭春;甲醇合成流程的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阳翠萍;甲醇合成流程的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许小云;甲醇合成系统的模拟与扩能改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9 张士金;德国鲁奇6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产能提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胡国静;甲醇合成装置的模拟与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2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02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