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来自江苏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7-03-23 14:01

  本文关键词: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来自江苏的证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省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苏南增长极对邻近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回浪效应,扩散效应不足;以产业集聚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经济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这种影响是地方性的,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需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要素向苏北地区的流动,加大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强苏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建设,不断缩小苏南苏北地区之间的差距。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经济集聚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扩大就业与江苏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策研究”(7EYB045)
【分类号】:F224;F1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经济的空间集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克鲁格曼所言:“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什么?一个简短的回答肯定是集中”。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相伴而生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化以及地区差距的扩大。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君潞;郭威;;集聚经济对我国吸引FDI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7年08期

2 张卉;詹宇波;周凯;;集聚、多样性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03期

3 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02期

4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S1期

5 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鹏;;中国区域产业开放与价值创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2 李学鑫;苗长虹;;产业转移与中部崛起的思路调整[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李爱国;黄建宏;;新经济地理理论视角下的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4 王业强;魏后凯;;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5 林秀丽;;中国省区工业产业专业化程度实证研究:1988~2002[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6 马风华;刘俊;;我国服务业地区性集聚程度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6年23期

7 张文彬;黄佳金;;1988-2003年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时空演变特点[J];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8 李瑞林;骆华松;;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效应与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1期

9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10 林理升;王晔倩;;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陆立军;;“义乌商圈”:内涵、形成与发展趋势——三论“义乌模式”[A];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永亮;分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3 蔡玉胜;地方政府竞争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4 龚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周文良;制造业的集聚、扩散及其政策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6 洪燕;开发区生命周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谢叙yN;上海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刘清春;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家华;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尧远;地方政府合作的困境及其原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李淑艳;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婧;东北地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颖;我国工业在地区经济差距上的效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世杰;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内不均衡发展[D];天津商学院;2006年

6 刘涛;中国地区差距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7 王翔;长江三角洲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莹莹;贸易自由化与产业集聚[D];东南大学;2006年

9 徐圆;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张会清;江浙沪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中国城市化水平测定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2 樊杰;近期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3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4 石崧,宁越敏;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5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6 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7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8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9 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10 陈玉宇;黄国华;;中国地区增长不平衡与所有制改革[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玮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根本[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2 曹峰;;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思考和启示[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3 王博;;电力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4 文斌;张丹;肖福菊;许欣;;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5 任学蓉;靳燕;;宁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6 巨天珍;林郁;王继伟;宋晰宇;王玲;;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走势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7 郑谦;;资源型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的耦合机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1期

8 马保明;张旭涛;;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2010年01期

9 陈元清;唐红;;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基于天津市1980-2007年的数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10 张奎;金江;王红霞;胡迎春;;消费信贷对消费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周发明;;试论经济危机背景下湖南省的“弯道超车”战略[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明伟;;试论政府职能转变[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霞;;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的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曹小霞;;江西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郑慧;赵昕;;基于VAR模型下中国海洋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研究[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包亚钧;;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探讨[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A];2007-2008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8 唐珏岚;;地方经济增长视角下的政府或有负债问题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9 孙宁生;;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科技与人才支撑[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栾贵勤;赵玉婷;;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吉林省经济增长[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宁 张宁涛;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N];经济日报;2010年

2 ;中厄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庆祝建交30周年[N];人民日报;2010年

3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朱相远;拥抱下一个“十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本报评论员;通往明天的路从脚下开始[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范剑平;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薛志伟;2010年:国民经济将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平稳前行[N];经济日报;2010年

7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田力普;朝气蓬勃的中国知识产权事业[N];经济日报;2010年

8 李永明;“绿项目”大举进平谷[N];农民日报;2010年

9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伟;需求不足是困扰经济增长重要因素[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柳森;经济学的现实关怀与追问[N];解放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詹木思;尼日利亚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减贫机制:对农业新发展的启示[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孙伟忠;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9年

4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宋健;中国超额货币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汪彩玲;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关艳丽;经济增长中的居民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8 吴玉霞;中国税收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欧阳明;我国税收增长问题研究:1994-2007[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郭红卫;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富;云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喻刚;中国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协调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黄光锋;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李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财政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马远鑫;陕西省能源消费及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花卉;中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7 周静;出口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瑜;基于女性人力资本角度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杨瑛;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梅燕丽;浙江省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来自江苏的证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3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