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生产低碳排放计量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08:09
本文关键词:电解铝生产低碳排放计量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在享受经济繁荣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饱受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苦难,使得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在反思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上,首先应当意识到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大的污染源,其对保护环境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铝工业发展最活跃的推动力量,但我国电解铝企业长期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奉行追逐经济利润的高额增长而忽视生态保护的发展模式,业已带来严重的负外部效应,造成了当前行业整体工艺技术落后、总体产能过剩与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该行业发展的均衡性与可持续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对其进行碳排放限额控制和节支降耗管理己俨然成为该行业走向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核心关切,而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则需充分做好对现阶段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全氟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准确测定与计量。 本文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有关低碳减排和电解铝生产碳足迹计量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描述了电解铝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对其实行低碳排放的意义、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论文的第二部分从管理会计学中的作业成本管理出发,逐项分析了电解铝生产涉及的重要作业。第三部分采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在对电解铝生产全流程进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宜其发展现状的低碳排放计量模型,并进行了稳定性检验与报告输出。第四部分是对环境会计理论的深入运用,主要从模型对电解铝企业低碳减排的贡献和特定企业具体适用该模型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本文结论,通过构造的低碳排放计量模型可以有效地对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指导和规范,弥补现阶段该行业没有统一测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方法的缺陷,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二氧化碳、全氟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与测算方法提供决策支持,以期定量、细致、全方位指导电解铝企业生产与排放活动,为实现整个行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低碳排放 全氟化碳 生命周期分析 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06.72;F42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0.1.1 研究背景8
- 0.1.2 研究意义8-9
- 0.2 文献综述9-13
- 0.2.1 国外研究综述9-11
- 0.2.2 国内研究综述11-13
-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13-14
- 0.3.1 本文研究内容13-14
- 0.3.2 本文研究方法14
- 0.4 本文的创新之处14-15
- 1 电解铝生产低碳排放的内容与意义15-21
- 1.1 电解铝生产工艺流程介绍15-16
- 1.1.1 电解铝基本原理15-16
- 1.1.2 电解铝工业生产流程16
- 1.2 电解铝生产低碳排放的意义16-17
- 1.3 电解铝低碳排放的内容及特点17-21
- 1.3.1 电解铝低碳排放的内容17-19
- 1.3.2 电解铝低碳排放的特点19-21
- 2 电解铝生产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21-31
- 2.1 原辅料添加作业分析21-24
- 2.1.1 铝电解用原料与辅助原料21-23
- 2.1.2 原辅料添加及消耗对碳排放的影响23-24
- 2.2 电解槽生产作业分析24-29
- 2.2.1 换极作业24-27
- 2.2.2 熄灭作业27-28
- 2.2.3 出铝作业28-29
- 2.3 烟气排放及废极回收作业分析29-31
- 2.3.1 管道排放及烟气净化作业分析29-30
- 2.3.2 废极回收作业分析30-31
- 3 电解铝生产低碳排放计量模型构建31-42
- 3.1 启动电解铝生产的碳排查工作31-33
- 3.1.1 确定碳排查工作的目标与原则31-32
- 3.1.2 启动碳排查并划定系统边界32-33
- 3.2 优先序的确定与数据整理33-35
- 3.2.1 优先序的确定33-34
- 3.2.2 相关数据准备34-35
- 3.3 碳排放计量模型的构建35-38
- 3.3.1 CO_2、CO排放计量模型35-36
- 3.3.2 PFC排放计量模型36-37
- 3.3.3 约当级碳足迹排放核算模型37-38
- 3.4 碳排放计量模型的检验与报告38-42
- 3.4.1 碳排放计量模型的检验38-41
- 3.4.2 计量核算模型的报告41-42
- 4 电解铝生产对计量模型的应用42-49
- 4.1 低碳排放计量模型对节能减排的贡献分析42-47
- 4.1.1 低碳排放计量模型对能源消耗的贡献分析42-44
- 4.1.2 低碳排放计量模型对设计工艺的贡献分析44-47
- 4.2 特定电解铝企业对该模型的适用性分析47-49
- 5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4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贺春;赵新栋;;企业应选择正确的环境政策[J];财务与会计;2009年18期
2 肖序;周志方;;基于资源价值流转的电解铝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周蕾;张立民;孙宏;叶青;;电解铝行业清洁生产实践[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3期
4 赖延清,刘业翔;电解铝炭素阳极消耗研究评述[J];轻金属;2002年08期
5 丁立伟;;铝电解技术节能的探讨[J];轻金属;2009年07期
6 席欢;;电解铝工业低碳路[J];中国有色金属;2010年19期
7 曹大力,石忠宁,徐长伟,杨少华,邱竹贤;铝电解用惰性阳极的研究进展[J];有色矿冶;2005年02期
8 付加锋;刘小敏;;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框架与问题探索[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9 叶绍龙,肖劲,丁凤其,李R
本文编号:265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