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6:03
【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三矿业大国。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但由于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矿业开发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且日趋严重。究其原因,由于目前环境资源是无偿使用,矿区环境破坏是矿山企业的外部不经济问题,他们不必为此支付报酬,企业的个体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因而他们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由于外部不经济性,在环境管理的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即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任意地破坏环境资源,而由此带来的损失让其他组织和公众承受,市场对此做出的反应只有当环境破坏到足以影响其生产活动时才会发生,因而不仅是滞后的,而且是最低限度的。所以,运用经济补偿机制进行环境管理,使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是我国矿区环境保护应解决的根本问题。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了在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中引入定量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采取定量研究方法,在三大类地质环境问题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矿业生产三大类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学模型,即土地资源补偿费用模型,水资源补偿费用模型,大气污染补偿费用模型。并且,根据矿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还增加了人体健康补偿模型,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现行矿产勘查中的财务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对比模型改进前后的效果。 同时,对企业应付环境成本的使用管理办法提出了建议: (1)建立环保基金制度。切实做好各个项目的定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确定项目实施所消耗的环境成本,并且将环境成本列入项目的生产成本中。 (2)设立专门的环保技术机构,在国家环保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与监督下,运用环保基金,负责各行业的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工作的实施。 通过理论和实例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四大类; (2)矿产勘查项目中有必要进行定量环境影响评价; (3)定量环境影响评价保障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的来源; (4)定量环境影响评价替代定性环境影响评价有可能改变最终的可行性评价结论的性质,即可行性评价结论可能由“可行”变为“不可行”。 (5)我国在现阶段,环境保护采用环保基金的形式优于环境税的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4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怀顺;夏炎;董纯;李建设;钱存超;;辉煌的五年[J];安徽地质;2011年02期

2 汪民;;在全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1年12期

3 ;中央地勘基金重点支持三大矿种[J];中国钼业;2011年03期

4 ;信息速递[J];矿产勘查;2011年04期

5 黄冬梅;;固体矿产的区域找矿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6 ;评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中的主力军作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7期

7 和自兴;;云南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开局顺利成果丰硕[J];云南地质;2011年02期

8 周平;唐金荣;施俊法;;全球矿业走在复苏路上[J];资源导刊;2011年08期

9 马杰;王玲玲;邹晓明;;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3期

10 冯炬明;杨伯轩;;“麻栗坡模式”带来的启示[J];资源导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矿产地质勘查论文集[C];2003年

2 严铁雄;;普查阶段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的内容和要求[A];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矿产地质勘查论文集[C];2003年

3 翟裕生;;谢家荣先生对矿床学和矿产勘查工作的贡献[A];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余德清;历贤葵;;遥感技术在郴州——邵阳北西向成矿带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初议[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张照志;南雪玲;;探析我国矿产勘查理论与实践面临的资源战略[A];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矿产地质勘查论文集[C];2003年

6 钱丽苏;;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协调发展[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7 钱丽苏;张家义;王志刚;;注重产业政策引导 规划商业性矿产勘查[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8 叶天竺;严铁雄;钱大都;周圣华;邓善德;李书乐;白洪生;李学仁;杨建功;宋全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9 朱裕生;肖克炎;张晓华;梅燕雄;闫升好;李厚民;高兰;王勇毅;刘亚玲;丁建华;董建华;;预测远景区的优选和勘查靶区定位[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10 林卓宏;梁敏妍;卢炳源;;气象防灾减灾项目可行性评价[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矿产勘查分会会长邢新田;加强矿产勘查促“四矿”问题解决[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叶天竺;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需求与目标[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正虹 张晨 本报记者 荣思远整理;5至10年后矿产勘查业将重新洗牌[N];中国黄金报;2004年

4 记者 赵凡;我国矿产勘查好势头前所未有[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李广涛 苗新建;进一步推动商业性矿产勘查[N];中国黄金报;2006年

6 于祥明;政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矿产勘查[N];民营经济报;2006年

7 朱志;云南地矿局加速矿产勘查[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刘益康;影响矿产勘查引资的因素[N];中国矿业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广涛;矿产勘查要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黄金报;2003年

10 崔振民;商业性矿产勘查为什么快不起来[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国;中国新型矿业税费金结构及计量模型的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赵志芳;矿化遥感异常信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崔斌;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王正海;云南鹤庆北衙富碱斑岩型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预测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5 李莉;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山可持续发展[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6 余浩科;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尹航;基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刘欣;物权法背景下的矿业权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林平;我国矿产资源对外投资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王全明;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及资源潜力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霞;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邓青云;晋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可行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朱奕健;综合可行性评价模型及其在上海联通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何明革;丁二烯深加工调聚制辛烯—1项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5 聂小静;社会公共项目的可行性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黄进之;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可行性评价模型探讨[D];四川大学;2003年

7 窦清理;应用双变量输注方案实施急性超容血液稀释的可行性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8 罗玲;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投资可行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叶蓁;利息的近似理论、资本市场与项目可行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吴勇;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4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84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