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节能住宅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30 15:46
【摘要】: 近年来,中国住宅建筑业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城市居住的问题,而且它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建筑业的建造活动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今,我国能源短缺而住宅建设市场日趋繁荣,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建设生态节能住宅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设计阶段的生态节能方法恰恰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建筑技术经济分析是实现生态节能住宅设计的重要保障。 该论文就目前国内外生态节能住宅设计的现状,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将生态技术和建筑节能科学运用到住宅建筑设计领域,针对生态节能住宅设计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展开分析。首先对生态节能住宅在规划设计、单体设计、可再生资源利用方面所涉及的设计因素进行技术分析,主要从选址、规划布局、建筑体型、空间设计、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探讨相应的技术策略,强调提高住宅设计中的生态节能技术含量,在满足居住者舒适的前提下降低住宅建筑的耗能。 其次对生态节能住宅设计中设计方案与结构方案选型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进行经济分析,对节能住宅所带来的经济外部性进行分析,主要从平面布置、空间组合、建筑材料设备的选择及美观等方面探讨相应的经济策略,强调提高生态节能住宅设计中的经济含量,在满足适用、安全的条件下,降低造价,保障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生态节能住宅设计的保障措施。同时,强调技术经济分析应该伴随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从设计前期准备开始,并延伸到超出对使用中的建筑进行评价的阶段。 最后结合案例,强调生态节能住宅设计的技术经济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尊重当地的实际,利用常规技术、通过各专业的密切配合,从规划、设计的层次上逐步地实现生态节能建筑的目标。力求充分调动建筑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能源节能和合理利用,实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文】:
坡向(由低到高的方向)和坡度大小(坡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而不同。基地的坡向为南向或接近南向,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的冬季太阳辐射得热,也便于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见图 3.1)。如果坡向与夏季主导季风方向一致(在范围 60°之内),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在夏季的自然通风得热[37]。如果建筑用地的坡向为北向或接近北向,为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得遮挡,基地内建筑宜以点式为主。
坡向(由低到高的方向)和坡度大小(坡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而不同。基地的坡向为南向或接近南向,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的冬季太阳辐射得热,也便于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见图 3.1)。如果坡向与夏季主导季风方向一致(在范围 60°之内),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在夏季的自然通风得热[37]。如果建筑用地的坡向为北向或接近北向,为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得遮挡,基地内建筑宜以点式为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241;TU201.5
本文编号:2688351
【图文】:
坡向(由低到高的方向)和坡度大小(坡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而不同。基地的坡向为南向或接近南向,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的冬季太阳辐射得热,也便于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见图 3.1)。如果坡向与夏季主导季风方向一致(在范围 60°之内),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在夏季的自然通风得热[37]。如果建筑用地的坡向为北向或接近北向,为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得遮挡,基地内建筑宜以点式为主。
坡向(由低到高的方向)和坡度大小(坡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而不同。基地的坡向为南向或接近南向,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的冬季太阳辐射得热,也便于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见图 3.1)。如果坡向与夏季主导季风方向一致(在范围 60°之内),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在夏季的自然通风得热[37]。如果建筑用地的坡向为北向或接近北向,为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得遮挡,基地内建筑宜以点式为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241;TU20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杰;建筑节能的现状与节能设计措施[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5年09期
2 李海英;白玉星;;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综合策略[J];工业建筑;2007年03期
3 黄晓莺;试论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J];工业建筑;2003年10期
4 孙世钧,于奕欣,陈庆丰;建筑地面保温与节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彭昌海,袁智刚;关于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设计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5年01期
6 徐永铭;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卢双全;;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分析与激励政策[J];建筑经济;2007年04期
8 徐东升,尹波,刘应宗;我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施工技术;2005年11期
9 陈章兵;节能建筑技术[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华虹;陈孚江;;国外建筑节能与节能技术新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庆;住宅开发设计管理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安奉钧;外部性:概念解析及经济、政治两域的政府治理[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88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8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