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促进陕西农业发展的技术经济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智方;;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08期
2 张东顺;;浅议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3 蔡原;;论房地产管理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4 史剑华;;创新农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手段的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5 李少华;刘新利;康献玲;孙剑;石占君;沈兴;;关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有关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6 颜茵;;当前医院职工思想现状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7 刘楠;;创新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6期
8 任福君;张义忠;刘萱;;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普研究;2011年03期
9 李野;;财务管理创新浅论[J];企业研究;2011年12期
10 ;我能享受提高科技人员退休费标准10%吗?[J];人事天地;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漪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策略[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正伟;;对增强牟定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3 锁志文;;做创新型的科学技术协会会员[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云升;徐钦敏;;科协工作的活力在于创新[A];科技社团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7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王欣;;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6 丁宏伟;;现代水族馆展示发展的几个新理念[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建平;;科技报道的创新要以“赢利”为目的[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谭梅凤;杨洲;徐新强;帅克;;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服务创新探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10 郑贵军;;营销学课程教学创新探讨[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企业在创新中发展 人才在创新中成长[N];工人日报;2001年
2 孙忠富 孙宝厚;金创集团为科技人员排忧[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李庆伟 景中宪;让优秀科技人员“香”起来[N];中国矿业报;2005年
4 汪金友;希望在于创新[N];发展导报;2002年
5 记者 姜晓凌;服务,,紧紧围绕科技人员实际需要[N];上海科技报;2010年
6 记者 熊燕;我省选派优秀科技人员赴发达国家访学[N];云南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东梅;科技人员可用自有知识产权参与分配[N];宁夏日报;2011年
8 市政协委员 市科协主席 李文范;关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建议[N];鸡西日报;2011年
9 记者 孙君;桓仁百名科技人员与千户农民对接[N];本溪日报;2011年
10 马缨;公平与发展:促进女性科技人员发展的意义[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枫;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科研绩效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马世兵;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郭瑞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廉高波;中国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变迁与创新[D];西北大学;2005年
7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谢瑞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姚毓春;创业型经济与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军;科技人员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扈广法;SPCI科技人员绩效考评及激励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汤睿;济钢科技人员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吴笑;关于在我国高科技企业科技人员中实施自助式薪酬方案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许路;人格理论认识和军校科技人员的人格测试分析与管理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6 王德刚;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敏;KSM公司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杨学军;航天XX企业绩效考核与激励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裴云峰;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因子体系的构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王侃如;正昊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7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0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