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决定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决定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应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决定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域的能源需求主要由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决定,价格机制在调控能源需求方面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用空间滞后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能源消费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检验证实:邻近区域的能源消费行为未能影响到本地区的能源消费,但能源利用效率等被忽略的因素对邻近区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决定因素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08JA790030)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32094)
【分类号】:F224;F426.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中国持续快速的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和生活对能源消耗的需求强劲,影响到能源供需平衡,也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20世纪末以来,中国能源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受到了能源经济学家、管理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关注。大部分研究使用经典统计和计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鸣;李建霞;;省域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的局域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2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3 梁巧梅,魏一鸣,范英,Norio Okada;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预测的情景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4 林伯强;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5 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6 陶长琪;宋兴达;;我国CO_2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0年10期
7 王火根;沈利生;;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空间面板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8 王海鹏;田澎;靳萍;;基于变参数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03期
9 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1年10期
10 邹艳芬,陆宇海;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特征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雯瑾;陈宏民;;能源与农业价格传递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2 肖冬荣;江莹;赵靖;;上海市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3 万洛简;周丽琴;赖德健;;基于空间地理数据模型的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4 高山;靳宇恒;;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4期
5 余妙志;尹冰;;浙江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6 李光谱;;石油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7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8 乔榛;魏枫;;世界碳减排博弈困局及出路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9 徐刚;王维国;;基于VAR和GM组合模型的电力消费预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魏杰;宋宇;蔡旭晖;;复杂地形大气污染物传输和扩散的高分辨率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柳瑞禹;叶子菀;;基于霍夫曼系数的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盖斌;;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研究[A];乌蒙论坛[C];2006年
4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熊华文;;基于单位GDP能耗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健;王润;;福建省能源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2020年能源消费预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厉无畏;梁朝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9 沈亚芳;吴方卫;张锦华;;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基于“与粮争地”的视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苑翔;龙惟定;;应用情景分析法预测区域建筑冷负荷[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世新;中国发电市场的内生性进入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评价及保障路径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秦湘灵;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娟;基于GWR模型的经济空间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双喜;甘肃省能源消费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万秋;山东省昌邑市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耗调查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秋燕;江西省能源效率及环境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赵媛,梁中,袁林旺,管卫华;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2期
3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4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5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6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7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8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9 梁巧梅,魏一鸣,范英,Norio Okada;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预测的情景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10 何建坤;张希良;;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 GDP 能源强度上升的影响及趋势分析[J];环境保护;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远新;林振山;;三元生产要素下的区域能源反弹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02期
2 巴曙松;;中国能源危机被夸大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02期
3 夏泽义;张炜;;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年05期
4 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动态因果关系分析——基于东北三省的样本检验[J];当代经济;2009年20期
5 常军乾;徐凯;任翔;安海岗;;21世纪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研究[J];中国矿业;2010年01期
6 陈首丽;马立平;;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效应的统计分析[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7 张松;金亮;;中国能源消费的EMD分析与预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2期
8 陈冠全;;我国能源及其消费需求的统计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07期
9 刘蕴韬;;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9期
10 刘
本文编号:271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