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图文】:
第6期马军杰,卢锐等:中国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103·图1中国省域历年平均专利产出绩效示意图Figure1Theprovincialannualaveragepatentoutputeffi-ciencyofChina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全局尺度上,我国专利产出绩效由东到西呈递减趋势,其分布态势总体上与胡焕庸线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大致吻合。同时LISA分析结果显示,邻近省域之间的专利产出水平表现出了较强的空间相似性。表2当中对这种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其中HH(高-高)象限是指那些自身具有较高的产出水平,同时周围邻近省域的值也比较高的空间单元。通过空间滞后指标,可以反映周围邻近地区的空间依赖性。在本文当中,位于HH象限的区域约占全部统计单元的36.7%,也就是说,有36.7%的高密度统计单元被具有相似密度级别的省域所包围。LH(低-高)象限是指那些自身产出水平较低而空间滞后值较高的区域,位于LH象限的地区有10%。LL(低-低)象限主要包括那些具有较低产出水平及较低空间滞后值的区域,大约占36.7%。位于HL(高-低)象限的则主要是自身密度值较高而空间滞后值较低的区域,约占10%。其中具有相似空间自相关性的HH区与LL区的省(区)共占62.89%,而位于LH与HL象限,具有不同空间自相关性的省(区)约占73.4%。这表明,我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在局域尺度上既具有空间依赖性,也存在空间异质特征。4.2专利产出绩效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经济估计与分析对我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成因进行定量分析,首先需要对影响区域专利产出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遴选合适的因子构建指标体系。现有文献当中多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教育水平等方面对专利产出的作用机制进行考察。本文根据知识生产函数的建模原理,以TFPCH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表征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红;吴玉鸣;;专利产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机制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年02期
2 徐竹青;专利、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5期
3 蒋玉宏;单晓光;;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2期
4 虞晓芬,李正卫,池仁勇,施鸣炜;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现状与原因[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5 官建成,何颖;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6 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7 方曙;张勐;高利丹;;我国省(市)自治区专利产出与其GDP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2期
8 吴玉鸣;;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9 李美娟;陈国宏;肖细凤;;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9年02期
10 刘华;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对中国专利制度运行绩效的评估[J];中国软科学;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卫霞;;安徽省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黄永兴;张国庆;;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吴胜华;陈翔;赵益明;;专利制度在马鞍山市运行绩效的评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崔鑫生;;专利表征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献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胡凯;朱惠倩;;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基于DEA的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6 刘新民;李芳;李昕;;基于DEA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蓝庆新;;我国高科技产业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2001—2008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8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9 许德友;梁琦;;县域出口贸易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10 康锋莉;;税收竞争的空间相关性和FDI效应:一个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邦国;朱慧;;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专利制度测量指标体系的协整分析与因果检验[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亚非;;我国中部六省和京、沪、粤区域技术创新绩效比较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郑茜;唐葆君;;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谢富纪;瞿]8;;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发展评价[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郑韶;范飞龙;;我国区域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评价——基于各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丽君;汪群;张龙;;技术创新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张晗;徐二明;杨正沛;;基于区域差异的创业集群创新投入对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曲亮;任国良;;中国科技投资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洁;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7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杨琦玮;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杨;中国财政支出空间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娟;基于GWR模型的经济空间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新华;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研发过程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晓君;我国科学资助机构绩效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景莉莉;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马晓伟;江西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问题智能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吴菲菲;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罗玲;东北三省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许长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分析[J];财经研究;1996年03期
3 姚伟峰,何枫;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研究:贸易和FDI,谁更有效?[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4 陈光,王永杰;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5 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6 邵云飞,唐小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7 何亚琼;秦沛;苏竣;;中国31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增长效率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池仁勇;;企业技术创新案例[J];经济管理;1999年06期
9 胡恩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J];经济管理;2002年10期
10 郑健壮,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动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利;;提高并购绩效的目标公司选择研究——基于预测目标公司一般特征的研究方法[J];管理世界;2005年03期
2 徐志霖;郑飞虎;;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9期
3 邹德磊;王庆春;王朕泽;李雪;;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开发商的社会责任[J];住宅产业;2007年09期
4 田毕飞;;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大陆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8年02期
5 朱新武;;农业财政投入对新疆农民收入影响的绩效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黄文青;;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7 张红梅;;我国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比较分析[J];金融经济;2009年08期
8 任竞斐;王西星;;水电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9年16期
9 高明;解百臣;杨顺元;;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变动趋势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张立涛;于秀艳;;企业/IT战略整合、企业/IT文化整合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巍;赵建娜;刘丽香;;主成分分析法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蒋莹;杨忠;;实践共同体、角色绩效与团队效能的关系研究——以企业研发团队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方海燕;陈涛;;绿色食品标志对食品销售绩效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芳芳;王静;;我国汽车类上市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的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石永;;构建岗位绩效工资制的设想[A];2005晋冀鲁豫蒙鄂沪云贵川甘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邓向东;姚庆筱;;基于Internet网的科学信息管理与绩效自动评价系统的构建[A];第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沈丹英;应龙根;吕达;;中国专利的探索性空间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方召;周正;尹龙;;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海证交所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史煜筠;;家族企业社会资本传承和传承绩效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冉瑞成;国企年薪制绩效如何挂钩[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张贵峰;工资改革关键在厘清绩效[N];潮州日报;2009年
3 何瑞;绩效薪酬的中国办法[N];财经时报;2002年
4 鞠闻;总局开展电子政务实施与绩效调查[N];中国工商报;2009年
5 特约记者 陈旭 柏佳春 王志高;深入推进法治城市创建 努力提升创建绩效[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日本媒体指出:绩效主义把工薪族逼上绝路[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记者 李继学 通讯员 朱艾勇 钱伟;安徽就业专项资金亮出绩效成绩单[N];中国财经报;2011年
8 陈晶;年轻专业 频繁流动 绩效激励[N];广东建设报;2004年
9 翰威特咨询公司顾问 黄文娟;关注绩效,认可员工[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10 孟庆淼 陈志奇;漯河工商在千名代表评议中包揽前四名[N];中国工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雪梅;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森工企业绩效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梁化军;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3 于珍;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赵建强;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武成;工程设计项目知识管理影响因子实证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孙利;基于获取剩余索取权的管理层收购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赵勇;中国指数基金绩效与风险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韩飞;互动导向、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申成霖;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逆向物流网络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陈文豪;基于平衡计分卡之汽车营销通路绩效改善策略及其实证研究—经销商之讨论观点[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洁;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田谧;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绩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李洪;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银行业绩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4 徐贵林;西柏坡电厂基于技术进步的循环经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舒华;我国高校专利产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郑艳;重庆市上市公司重组绩效测评的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岳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刘小红;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导向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何江淮;我国上市公司MBO主要特征及财务绩效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周博;基于动态评价模型的企业并购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4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4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