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6:10
本文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治理问题下的大股东掏空现象已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处在经济转型期、“一股独大”现象尤为严重的中国来说更是当前管理实践面临的焦点问题。事实表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往往利用其较强的控制力从自身利益出发左右管理层的决策,从而进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对反映上市公司真实治理水平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的研究成为解决大股东掏空这一难题最直接的突破口。然而随着公司治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这种掏空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探究这种合法完善的公司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一个新的深入研究方向。 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机理,在这之后,进一步探讨了公司制度下的制度约束水平及制度制度激励水平两方面的中介变量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并分别提出了研究假设,建立了实证模型。接下来以2008-2011年沪深两市A股111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作为大股东掏空程度的计量指标,对前文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掏空程度相对较低。这种区别部分通过代理成本中介变量作用于大股东掏空行为,即国有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相对较高,公司约束力相对较强,较不利于大股东进行掏空。(2)大股东掏空程度与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呈“U”型关系。并且在该影响过程中,终极控股比例部分通过体现公司制度约束水平的代理成本作用于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管理者薪酬在此影响过程中不起作用。(3)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掏空程度呈现负向相关关系,即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几个大股东之间的制衡监督越能减轻大股东之间互相搭便车的现象,越不利于大股东进行掏空。体现公司制度约束水平的代理成本与体现制度制度激励水平的管理者薪酬在此影响过程中都不起中介作用。(4)股权制衡度与大股东掏空行为关系不显著,即公司的第二至第九大股东并不能有效制衡第一大股东的决策行为,没有起到制约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作用。(5)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掏空行为存在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有效监督大股东的决策行为,制约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另外,代理成本与管理者薪酬在此影响过程中不起作用。(6)上市公司的两职合一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没有显著影响。(7)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规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有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没有起到有效制约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作用,这可能跟有些监事会成员自身也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并且自身就是大股东的身份有关。
【关键词】:公司治理 掏空 两权分离 公司制度 中介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1;F27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3
- 一、研究背景10-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13-14
- 一、研究思路13
- 二、研究方法13-14
- 第三节 内容和框架结构14-16
- 第四节 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31
- 第一节 大股东掏空定义17-18
- 一、货币——非货币角度17-18
- 二、显性——隐性角度18
- 三、可转移性角度18
- 第二节 大股东掏空手段的相关研究18-21
- 第三节 大股东掏空度量的相关研究21-27
-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21-23
-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23-27
- 第四节 大股东掏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27-30
- 第五节 文献述评30-31
- 第三章 两权分离度的掏空计量方法研究31-38
- 第一节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31-35
- 一、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的界定31-32
- 二、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实现形式32-35
- 第二节 两权分离视角下大股东掏空的内在产生机理35-36
- 第三节 两权分离度的掏空计量方法的选择36-38
- 第四章 公司治理结构对大股东掏空影响机理分析假设38-48
- 第一节 公司治理结构对大股东掏空影响的研究重要性38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结构对大股东掏空影响机理分析及假设38-42
- 一、公司股权结构与大股东掏空38-41
- 二、董事会结构与大股东掏空41
- 三、监事会结构与大股东掏空41-42
- 第三节 公司制度下约束水平与激励水平的中介效应分析42-48
-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48-54
-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8
- 第二节 指标选取48-51
- 一、因变量指标48-49
- 二、自变量指标49
- 三、中介变量指标49-50
- 四、控制变量指标50-51
- 第三节 模型构建51-54
- 第六章 实证研究54-69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54-58
- 一、上市公司各研究变量的总体情况分析54-55
- 二、不同分类情形下上市公司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分析55-58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58-59
- 第三节 回归分析59-69
- 一、公司股权结构与大股东掏空程度的回归分析59-65
- 二、公司董事会结构与大股东掏空程度的回归分析65-67
- 三、公司监事会结构与大股东掏空程度的回归分析67-69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69-74
- 第一节 研究结论69-71
- 一、公司股权结构与大股东掏空69-70
- 二、公司董事会结构与大股东掏空70
- 三、公司监事会结构与大股东掏空70-71
- 第二节 对策建议71-72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72-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晓红;;掏空、支持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2 周龙杰;论公司相互持股与公司治理结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刘建民,刘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09期
4 唐跃军;谢仍明;;股份流动性、股权制衡机制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来自1999—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5 马磊;徐向艺;;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6 郑建明;范黎波;朱媚;;关联担保、隧道效应与公司价值[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7 吴育辉;吴世农;;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8 朱红军,汪辉;“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9 张祥建;徐晋;;股权再融资与大股东控制的“隧道效应”——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再解释[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10 李姝;叶陈刚;翟睿;;重大资产收购关联交易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