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16:05
【摘要】: 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业发展很快,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全粉、马铃薯食品等生产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陈芳,2002)。虽然马铃薯深加工技术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是马铃薯量的7倍以上,其中有机物含量较高,COD值通常在6000—10000mg/L之间。其中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三类废水:第一类,废水主要受悬浮物(泥沙)的污染,还含有小土豆或小块薯类、芽、草、叶、根等,这些污染物约为土豆重量的1—5%;第二类,废水主要含有有机化合物,如糖类和蛋白,相当浑浊,除了溶解的有机物外,还含有相当多的不溶解物质,如淀粉微粒、细胞、土豆种芽小片、根纤维以及叶子等;第三类,废水(冷却水)实际上是未受污染的水,冷却后可循环利用。因此,实际要处理的废水为第一、二类废水。 目前,对于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国内外采用的路线有以下几种:(1)单纯曝气法;(2)自然处理法;(3)生物处理法。单纯曝气法由于处理成本高,停留时间长,处理效果低,而限制了它的推广;采用自然处理法需要一定的农业浇灌用地和干旱的气候条件,这种方法受到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大面积推广;生产淀粉的原料以马铃薯为主,马铃薯废水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悬浮的以呈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且不含有毒物质,可生化性良好,采用生物法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在生产工艺、季节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混凝强化固液分离—水解酸化—UASB—曝气氧化塘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马铃薯淀粉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处理效果及运行参数,为国内马铃薯淀粉生产厂家提供一条低成本、高效、适用的废水处理路线。另外,马铃薯淀粉废水属于一种高浓度,有机物含量高的废水,所以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为其他类似的废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通过分析该工艺对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可达到95%左右,BOD5去除率为98%,其他指标也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GB8978—1996),与其他处理工艺相比,处理成本也大为降低。证明该工艺能够解决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达标排放问题,适合当前马铃薯淀粉生产行业的具体情况。 考虑到处理工程的整体效益,及其对环境生态的意义,本试验研究的最后还对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并提出个人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3.1
【图文】:

结构图,反应器,试验装置,结构图


厌氧活性污泥层,成为截流,吸附与降解有机物的主要部位。后来改进为在反应器的上部增加沼气—液体—污泥分离的三相分离器。使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的废水、产生的沼气以及厌氧活性污泥有效分离,完成废水外排、沼气收集并输出、沉淀下来的厌氧活性污泥直接回落至反应区,构成了完整的 UASB 反应器。UASB 具有运行费用低、投资省、效果好、耐冲击负荷、适应 pH 值和温度变化结构简单及便于操作等优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国内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引进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啤酒、酒精、制药、屠宰和柠檬酸等生产废水处理。5.2.1 UASB 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UASB 反应器中废水为上向流,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器上部设置了一个特殊的气液、固三相分离系统,三相分离器的下部是反应区,如图 15 所示。

模式图,兼性塘,净化功能,模式图


Figure9-1 Pattern chart for the purifying function of the pond with compatibi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为好氧细菌所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除通过大气扩散进入水或通过人工曝气(曝气塘)加以补充外,相当一部分由藻类和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所释放。而藻类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则由细菌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废水中的可沉固体和塘中生物的尸体沉积于塘底,构成了污泥。它们在产酸细的作用下分解成低分子有机酸、醇、氨等,其中一部分可进入上层好氧层被继续氧分解,另一部分被污泥中产甲烷细菌分解成甲烷。6.1.3 曝气塘处理技术概述曝气塘水中的氧主要是从大气中转移的复氧过程中的氧,但往往不足以满足废的需氧量,故其不足部分需由人工曝气设施加以补充。当处理的废水中的 BOD5浓较高时,需氧量高,故以人工曝气转移供养为主,而从大气复氧获得的氧仅为全部养量的 10%~30%。曝气塘可分为好氧曝气塘与兼性曝气塘两类。当曝气装置的功率水平足以维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衍华 ,宋文著 ,崔文科;食品有机废水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J];山东环境;2003年03期

2 荣宏伟,崔崇威,邹茂荣;厌氧-好氧处理马铃薯加工废水实验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张洪微,韩玉洁,冯传威;马铃薯淀粉的综合开发利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李风亭,刘遂庆;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铁的合成方法[J];工业水处理;1999年06期

5 陈新宇,陈翼孙,李长兴;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合成橡胶废水[J];化工环保;1997年04期

6 殷永泉;单文坡;纪霞;徐沛;;淀粉废水处理方法综述[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8期

7 陈日祥;水解酸化-UASB-SBR工艺处理改性淀粉废水研究[J];环境工程;2005年02期

8 竺建荣,夏晓红,胡纪萃,顾夏声;进水浓度对UASB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1992年06期

9 沈耀良,王宝贞;水解酸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10 伍婵翠,刘康怀;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J];矿产与地质;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788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88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