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河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21:59
   农业机械化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的物质技术力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的重要措施。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诸多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中,玉米的生产手段明显落后于水稻和小麦,玉米生产过程活劳动投入较多,机械化程度低,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很低,成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河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省份之一,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科学分析本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形势,把握发展规律,有效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开创农机化新局面。 本文以经济学理论和统计理论与分析为指导,对河北省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调研和对比分析方法,对玉米收获机械化进行技术经济特征分析。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小麦收获机械化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一种替代劳动显著的生产技术,其土地替代作用为隐形的,需要与其他技术和作业环节机械化协调才能显现。 (2)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认为二者是一种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的关系。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根据1990—2005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数据,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借助于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与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水平之间的关系,结合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河北省“十一五”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目标为24.4%。 (3)调查总结了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及作业工艺,归纳出联合和分段两种技术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和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提出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创新设想,为不同区域探索和合理选择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提供指导;采用组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对农机经营组织模式和作业组织模式进行研究,并重点研究了跨区作业组织模式、“一条龙”组织模式和产业链组织模式,归纳出创办、扶持和引导农机协会的必要性,在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作业组织模式的结论。 (4)根据河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现状,提出区域非平衡发展的发展思路,并综合评价了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周边县市的发展条件,提出以北部的三河市、中部的正定和藁城与南部的宁晋为率先发展的县市,力争在该县市突破,在发展中探索出适合本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区域特点的技术模式和组织模式,为全省树立样板。 (5)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并选择了9个反映发展条件的统计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R型聚类法,对河北省78个平原县市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了3种类型区域,并根据对各区域的特点分析,提出了一年两熟地区“第Ⅰ类地区加快发展,第Ⅱ类地区加强推广示范,第Ⅲ类地区迂回发展”的区域发展策略。 研究表明,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一种替代劳动明显的生产技术,同时可取得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种技术要获得广泛采用,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同时,要采取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等积极的措施。
【学位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S233.75
【部分图文】:

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机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圈2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圈F19.2ThereIationofagricultural怕oh.niz吐ionandthefar帕rrec的e

玉米联合收获机,背负式


型的特点分析如下:①背负式(悬挂式)玉米果穗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型联合收获机。机组的构成如图5。该机型是我国自行研发的玉米收获机,具有动力利用率高、玉米收获机价格低(3万元左右)等优点。收获行数为2行或3行,配套拖拉机一般为 50(37kw)以上拖拉机。主要缺点是机组长度大,尽管这种收获机机组可以实现自行开道,但要求割台的宽度与拖拉机宽度以及玉米种植行距有一定的配合关系,否则,第一行程工作时比较困难。该机型在我国推广数量最多,收获机技术上正逐步趋于成熟。图5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Fig.5TheshoulderstyPeeomunionharvestm朗hlne②自走式玉米果穗收获秸秆还田型联合收获机。机组的构成如图6。该机型配套动力为58.8~88kw的柴油机,其优点是玉米割台与行走机构宽度配合好

粉碎还田,玉米联合收获机,背负式,联合收获机


收获行数大部分为2行或3行.各种机秆粉碎还田型联合收获机。发的价格3行,主要实现及玉程工收获图5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Fig.5TheshoulderstyPeeomunionharvestm朗hlne合收获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晓顺;桑永英;于华丽;;河北省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年06期

2 桑永英;赵晓顺;于华丽;;河北省玉米收获机械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松涛;玉米精播机圆管式气吸排种装置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聪敏;河北省玉米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3 刘帆;玉米收获机无级变速机构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高斌;玉米收获机籽粒回收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26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26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