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隔离降雨对严重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27 06:46
   在福建长汀严重红壤侵蚀区设置野外定点隔离降雨试验模拟干旱胁迫,通过蒽酮比色法、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方法、稳定碳同位素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成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不同隔离降雨期(第115天、160天、190天、224天、262天、336天、378天、420天、439天、469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及其组份转移和转化,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以及丙二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处理组马尾松叶片NSC含量整体高于对照组,在隔离降雨初期处理组NSC含量的升高主要是由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引起的,后期是由淀粉含量增加引起的,说明在初期叶片通过积累可溶性糖提高马尾松渗透吸水能力,而随着水分匮缺程度的增加,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化为淀粉储存;处理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整体高于对照组,淀粉含量总体低于对照组,在大多数隔离期内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在隔离降雨条件下枝条开始将储存的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以提供维持呼吸所需的能量。2.在处理期内马尾松叶片、枝条C含量变化稳定,枝条C含量更易受到水分匮缺的影响;隔离降雨处理使马尾松叶片和枝条N含量整体高于对照组,但氮素不能被高效利用,处理组马尾松叶片和枝条氮素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e, NUE)整体低于对照组。3.处理组叶片的;δ13C多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马尾松在水分匮缺时会表现出更高效的水分利用策略,在隔离降雨后期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下降期间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e, WUE)极显著升高(P0.01),这可能是其在可利用水分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NSC积累的原因。对照组马尾松叶片氮素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两者间无明显权衡关系,说明在无水分限制条件下马尾松可同时高效利用氮素和水分;处理组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水分匮缺可能加强了马尾松叶片氮素、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制约关系。4.除在隔离降雨第224-262天(休眠期)处理组与对照组马尾松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他时期隔离降雨处理均使马尾松叶片丙二醛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718.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干旱胁迫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
    2.4 研究方法
        2.4.1 采样
        2.4.2 植物叶片丙二醛含量测定
        2.4.3 植物和土壤C、N、P含量测定
13C测定'>        2.4.4 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测定
        2.4.5 植物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测定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隔离降雨对马尾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3.1 不同隔离降雨期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特征
    3.2 不同隔离降雨时期马尾松C、N、P含量变化特征
        3.2.1 隔离降雨对植物叶片和枝条C含量的影响
        3.2.2 隔离降雨对植物叶片和枝条N含量的影响
        3.2.3 隔离降雨对植物叶片和枝条P含量的影响
        3.2.4 隔离降雨对植物叶片和枝条C/N的影响
        3.2.5 隔离降雨对植物叶片和枝条C/P的影响
        3.2.6 隔离降雨对植物叶片和枝条N/P的影响
    3.3 隔离降雨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4 隔离降雨对植物丙二醛的影响
    3.5 隔离降雨对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5.1 隔离降雨对马尾松叶片NSC的影响
        3.5.2 隔离降雨对马尾松枝条NSC的影响
        3.5.3 隔离降雨对叶片、枝条NSC组份百分含量的影响
    3.6 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3.6.1 马尾松叶片各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3.6.2 枝条生化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6.3 马尾松NSC及其组份与化学计量元素相关分析
        3.6.4 马尾松叶片和枝条NSC与淀粉含量相关性分析
        3.6.5 马尾松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C/N相关性
    3.7 主成分分析
        3.7.1 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3.7.2 气象指标主成分分析
    3.8 讨论
        3.8.1 隔离降雨对马尾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3.8.2 隔离降雨对马尾松丙二醛的影响
        3.8.3 隔离降雨对马尾松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3.8.4 隔离降雨对马尾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8.5 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娜;李俊楠;王会仁;谷加存;;不同树种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季节动态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2 王雪;雒文涛;庾强;闫彩凤;徐柱文;李迈和;姜勇;;半干旱典型草原养分添加对优势物种叶片氮磷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4年07期

3 欧阳明;杨清培;祁红艳;刘骏;马思琪;宋庆妮;;亚热带落叶与常绿园林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动态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陈平;孟平;张劲松;何春霞;贾长荣;李建中;;两种药用植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5期

5 潘昕;邱权;李吉跃;王军辉;何茜;苏艳;马建伟;杜坤;;干旱胁迫对青藏高原6种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年13期

6 郑云普;王贺新;娄鑫;杨庆朋;徐明;;木本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4期

7 董蕾;李吉跃;;植物干旱胁迫下水分代谢、碳饥饿与死亡机理[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8 吴明开;刘海;沈志君;罗鸣;吴沿友;;珍稀药用植物白及光合与蒸腾生理生态及抗旱特性[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9 张海燕;王传宽;王兴昌;;温带12个树种新老树枝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比较[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10 洪江涛;吴建波;王小丹;;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楠;植物适应干旱梯度变化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磷计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斌;高寒草地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变化和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机密;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重建植被马尾松与木荷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雷;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7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27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e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