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4:12
   武汉城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在城市圈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研究和分析武汉城市圈自2004年正式成立以来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及收敛问题是把握总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增长趋势以及制定相应区域发展政策的前提,而且这对于被大别山贫困区和幕府山片区贫困带环绕的武汉城市圈来说具有特别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利用极差、标准差、极值差率、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等指标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武汉城市圈县域地区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异情况作统计描述,数据表明武汉城市圈县域人均GDP绝对差异在增大而相对差异在减小,城市圈县域居民收入绝对差异也在扩大,相对差异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在2008年后逐渐增大,城镇居民则在2009年后也逐渐变大。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巴罗的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用面板数据检验了2004至2013年间武汉城市圈县域人均GDP的绝对β收敛情况,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县域间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系数-0.086。根据县域增长理论选取了社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资本投资率、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和政府财政支出五个指标来考察县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因素,这几个解释变量都对县域经济增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代表劳动力投入量的社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和城镇化率的经济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代表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率的拉动作用则最小。对城市圈县域居民人均收入用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其σ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在2004-2013年间均不存在。收敛情况。利用Dowrick-Rogers框架分析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收敛的机制,发现2004-2013年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边际效益递减是城市圈县域经济收敛的原因,城市圈县域间不存在技术扩散的收敛机制。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往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城镇化率,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加大民生方面投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29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新古典增长理论
    2.2 经济收敛相关概念
        2.2.1 β收敛概念
        2.2.2 σ收敛概念
    2.3 县域经济相关理论
        2.3.1 县域经济概念及特点
        2.3.2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
第三章 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统计描述
    3.1 武汉城市圈县域发展状况简介
    3.2 经济增长差异的测算方法
        3.2.1 绝对差异指标
        3.2.2 相对差异指标
    3.3 武汉城市圈县域人均GDP增长差异研究
        3.3.1 武汉城市圈人均GDP的绝对差异
        3.3.2 武汉城市圈人均GDP的相对差异
    3.4 武汉城市圈县域居民收入增长差异研究
        3.4.1 武汉城市圈县域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异
        3.4.2 武汉城市圈县域居民人均收入相对差异
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4.1 武汉城市圈县域β收敛性研究
        4.1.1 武汉城市圈县域β收敛的描述性分析
        4.1.2 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简介
        4.1.3 武汉城市圈县域绝对β收敛性研究
        4.1.4 武汉城市圈县域β收敛影响因素研究
    4.2 武汉城市圈县域σ收敛性研究
第五章 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收敛机制研究
    5.1 经济收敛机制的理论分析
        5.1.1 资本收敛机制
        5.1.2 技术收敛机制
    5.2 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收敛机制实证研究
        5.2.1 Dowrick-Rogers分析框架
        5.2.2 经济收敛性的实证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杰;;大城市化会促进中国经济收敛吗?[J];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07期

2 傅强;李四维;;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收敛性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11期

3 李光泗;徐翔;;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4 阮晓波;周晓津;;劳动力跨省流动与中国省区经济收敛性研究:1986—2010年[J];学术研究;2012年08期

5 徐衡;;从经济收敛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9期

6 赵自芳;;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收敛:基于模型的分析[J];技术经济;2006年06期

7 左停;穆哈拜提·帕热提;;我国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及其经济收敛分析——基于2000-2012年我国七个典型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3期

8 董亚娟;;教育和健康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03期

9 张树建;高素英;郑俊丽;张艳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收敛性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光泗;徐翔;;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戴广;;政府规模和经济收敛[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3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A];经济学(季刊)第4卷增刊(总第18期)[C];2005年

4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A];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2期(总第2期)[C];2002年

6 刘清春;王铮;;空间相互作用下的中国经济收敛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郑斌;;基于面板数据的经济收敛性分析[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8 陈高;;空间计量视角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威;东亚经济收敛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3 宋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和知识溢出效应检验[D];吉林大学;2016年

4 黄敦平;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差距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5 曹海波;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晓蓓;人力资本与省际经济收敛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夏万军;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杨帆;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云浩;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及对区域创新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陶洪;劳动生产率分解理论及其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举;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收敛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自然;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收敛影响的实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3 卢迅;贸易成本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4 罗超;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差异化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5 马艳敏;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李晶;黄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7 曾洁;我国省际金融发展对经济收敛性影响的经验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8 赵岩;金融效率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9 方向阳;财政转移支付在区域经济收敛中的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菁;我国省际经济收敛性与产业集聚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9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29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