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的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的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村劳动力回流是继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出现的新人口流动现象,且随着当今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回流趋势日渐明显。以广东省为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新形势下政府解决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先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同时考虑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性,将空间效应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型。建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上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效应。第二、非农产品消费比重、农村收入、财政支出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为的根本因素。将广东作为研究目的省,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空间效应,选取来自邻近的江西、湖南、安徽三省的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笔者于2013年对来自这三个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研,取得了286份有效数据。然后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拉理论模型,建立了一个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广东省外来农村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的ordered probit计量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年均回流次数、工资水平、性别、学历,以及企业是否为其购买保险、是否对其进行培训,对于回流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利弊,而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则给农村带来了很大的正效应。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空间计量 回流分析 Ordered probit模型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的背景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1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10-11
- 1.3.2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11-12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2-14
- 1.4.1 研究内容12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2-14
-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问题14-19
-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概念界定14
- 2.1.1 农村劳动力14
- 2.1.2 农村劳动力转移14
- 2.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状况14-16
- 2.3 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16
- 2.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16-19
- 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计量分析19-31
- 3.1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介绍19-20
- 3.1.1 空间自相关分析19
- 3.1.2 空间滞后模型SLM19
- 3.1.3 空间误差模型SEM19-20
- 3.1.4 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20
-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型20-21
- 3.3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21-23
- 3.4 空间计量模型的应用分析23-29
- 3.4.1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23-27
- 3.4.2 标准面板数据估计结果27-28
- 3.4.3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的空间面板数据估计结果28-29
- 3.5 主要结论29-31
- 4 广东省外来农村劳动力回流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1-45
- 4.1 广东省外来农村劳动力的抽样调查31-37
- 4.1.1.调查对象及方式31-32
- 4.1.2 问卷调研基本情况32-33
- 4.1.3 广东省外来农村劳动力工资福利待遇情况33-37
- 4.2 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的选择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37-39
- 4.3 农村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分析的多类型变量39-40
- 4.4 农村劳动力回流推拉因素分析40-42
- 4.4.1 影响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推力及拉力因素41-42
- 4.4.2 外部经济环境的“推-拉”力分析42
- 4.5 农村劳动力回流决策的扩展推拉模型42-45
- 5 农村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5-59
- 5.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45-48
- 5.1.1 模型选择45-46
- 5.1.2 变量和数据46-48
-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48-52
- 5.2.1 基于Ordered Probit的城乡归属意愿选择模型48-50
- 5.2.2 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及最终结果分析50-52
- 5.3 实证分析小结52-53
- 5.4 农村劳动力回流后的效应53-59
- 5.4.1 对就业环境的效应54-55
- 5.4.2 对农村劳动力收入的效应55
- 5.4.3 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效应55-59
- 6 结语59-65
- 6.1 结论59-60
- 6.2 政策建议60-64
- 6.3 创新与不足64-65
- 6.3.1 创新点64
- 6.3.2 不足64-65
- 参考文献65-67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清;马园园;刘彩云;;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0期
2 董伟才;;昔日输出农民工 今朝迎回创业者——关于湖北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J];中国就业;2007年09期
3 罗静;李伯华;;外出务工农户回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罗芳;;基于推—拉理论的农民工回流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7年02期
5 姚俊;;农民工的就业流动研究——基于江苏制造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5期
6 史清华;程名望;赵正龙;;影响我国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的调查分析[J];开发研究;2005年06期
7 邹新树;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动因:“推—拉”理论的现实解读[J];农村经济;2005年10期
8 高强;贾海明;;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年04期
9 黄小勇;尹继东;;世界金融危机下江西农民工回流及就业对策[J];企业经济;2009年08期
10 张杰飞;李国平;柳思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型及政策分析:Harris-Todaro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综合[J];世界经济;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勇;重庆市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福玲;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的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