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日本都道府县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集聚——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5:53
   在"次贷危机"影响下,日本经济增长和集聚程度下降明显,以外向型发展模式为主的中心地区衰退迹象出现较早且遭受冲击严重,而以内向型发展模式为特征的外围地区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或衰退迹象尚未完全显现。区域内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及其净流入对经济增长和集聚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后者作用突出,表现为中心和外围地区较大、次中心地区较小的"哑铃型"态势。区域内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及其净流入对经济增长和集聚具有阻碍作用,后者作用也很突出。相比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对经济形势和就业预期变化的反应缺乏弹性,其变化主要在次经济中心和外围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以此为鉴,我国应积极消除阻碍劳动力区域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以发挥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部分图文】:

流动劳动力,净流,变化情况


2、%)第二,2008 年日本各都道府县区域内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入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 2 所示,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入人数在经济中心、次中心和外围地区的变化尤为明显,表现为中心地区净流入人数和次中心、外围地区净流出人数的减少。在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入的地区中,东京、爱知、大阪、群马等地净流入人数绝对值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而广岛、京都、香川等地却略有上升,冈山由净流出地区变为净流入地区。在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出的地区中,冲绳、北海道净流出人数绝对值下降最明显,而千叶、埼玉、神奈川、奈良、兵库、茨城下降幅度不大。相对值变化最大的是冈山、香川、京都、群马、冲绳、爱知等地。在“次贷危机”带给日本出口型制造业、金融业生产和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冲击和人们悲观经济预期的双重影响下,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的变化表现出比经济指标更明显的弹性。由于中心地区往往是次中心和外围地区的劳动力流入地

数据图,形势图,的影响,态势图


区大、次中心地区小的“哑铃型”态势。图 2 区域内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入人数变化情况(百人、%)第三,日本各都道府县区域内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入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 3 所示,在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入地区中,爱知净流入人数的绝对值下降最为明显,其余地区变化不大。净流出地区中,北海道、冲绳、岩手等地劳动力净流出人数的绝对值下降最为突出,其余地区下降不明显。相对值变化最大的是爱知、埼玉、北海道、冲绳、鹿儿岛、兵库等地。不同于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主要受季节周期和地理距离的影响比较显著,对经济形势和就业预期的反应则相对缺乏弹性。由于次经济中心和外围地区通常是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的流入和流出地区,因此其在次经济中心和外围地区的变化较为突出也是符合理论和现实的。图 3 区域内临时季节从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入人数变化情况(百人、%)第四,从 2007 年和 2008 年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经济密度和劳动力流动数据来看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安洋;日本特殊法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郝晶祥;中国摩托车行业整合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京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2年

2 詹鹏;中日贸易摩擦分析[D];河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怡春;东北四大核心城市社会经济集聚与劳动生产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邦昊;资本约束、劳动力禀赋优势与纵向集聚下的浙江产业区位选择[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子炯;基于产业集群的福建省人力资本集聚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朱明华;市场潜力与地区工资差距[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冠楠;劳动力迁移成本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蔡小兵;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8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78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