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齐大山铁矿矿业废渣生产烧结空心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0:54
论文选取齐大山铁矿矿业废渣为研究对象,以综合利用齐大山铁矿矿业废渣生产烧结空心砖为出发点,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技术经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路线,利用现代测试手段和分析方法,分析金属矿山剥离废渣中的绿泥石、千枚岩制取空心砖的原料可行性;试验研究了铁矿矿业废渣掺量及尺寸效应对空心砖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市场调研,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通过对剥离废弃物中的千枚岩和绿泥石的化学成分检测、矿物组成分析及物理性能测试,分析了原料的性质和评价了利用剥离废弃物制砖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室内基础试验研究,优选了用其制砖的合理配比范围;烧成基础实验及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制砖原料的配比范围为千枚岩(15~50%)+绿泥石(65~30%)+煤矸石(20%),最佳焙烧温度范围970~1140℃;原料配比范围宽,焙烧温度适中,故用其作为生产烧结空心砖的原料切实可行;经合理配比,调节坯体颗粒组成、矿物组成、可塑性指数及干燥与焙烧敏感性,采用适合的原料制备和成型、焙烧工艺,利用齐大山矿剥离废弃物生产承重和非承重烧结空心砖,原料利用率可达100%。 对齐大山铁矿矿业废渣生产空心砖...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矿业废渣综合利用情况
1.2.1 国外利用矿业废渣研制生产建材的现状
1.2.2 国内矿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情况
1.2.3 发展趋势
1.3 空心砖的发展及应用
1.4 论文选题背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利用矿山废弃物制砖的原料评价
2.1 概述
2.2 用矿山废弃物制砖的技术评价
2.2.1 从化学成分来看齐大山矿剥离废弃物是否适合作砖原料
2.2.2 矿物组成
2.2.3 物理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矿山剥离废弃物制砖的基础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案
3.1.3 试验砖片的制作
3.2 玻化曲线的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齐大山铁矿采矿废渣制取空心砖的工艺评价
4.1 工艺方案选择
4.2 工艺流程
4.2.1 工艺流程
4.2.2 工艺流程简述
4.3 工艺计算及物料平衡
4.3.1 工艺计算参数
4.3.2 工艺计算
4.3.3 物料平衡
4.3.4 物料存储期
4.4 干燥与焙烧
4.4.1 干燥
4.4.2 焙烧
4.4.3 隧道式干燥、焙烧窑热耗与风压
4.4.4 隧道焙烧窑的产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齐大山铁矿采矿废渣生产烧结空心砖技术经济分析
5.1 基础数据
5.2 成本费用及销售
5.3 利润总额及分配
5.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4.1 主要损益指标
5.4.2 盈亏能力指标
5.5 财务不确定分析
5.5.1 盈亏平衡分析
5.5.2 敏感性分析
5.6 技术经济结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2897473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矿业废渣综合利用情况
1.2.1 国外利用矿业废渣研制生产建材的现状
1.2.2 国内矿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情况
1.2.3 发展趋势
1.3 空心砖的发展及应用
1.4 论文选题背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利用矿山废弃物制砖的原料评价
2.1 概述
2.2 用矿山废弃物制砖的技术评价
2.2.1 从化学成分来看齐大山矿剥离废弃物是否适合作砖原料
2.2.2 矿物组成
2.2.3 物理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矿山剥离废弃物制砖的基础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案
3.1.3 试验砖片的制作
3.2 玻化曲线的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齐大山铁矿采矿废渣制取空心砖的工艺评价
4.1 工艺方案选择
4.2 工艺流程
4.2.1 工艺流程
4.2.2 工艺流程简述
4.3 工艺计算及物料平衡
4.3.1 工艺计算参数
4.3.2 工艺计算
4.3.3 物料平衡
4.3.4 物料存储期
4.4 干燥与焙烧
4.4.1 干燥
4.4.2 焙烧
4.4.3 隧道式干燥、焙烧窑热耗与风压
4.4.4 隧道焙烧窑的产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齐大山铁矿采矿废渣生产烧结空心砖技术经济分析
5.1 基础数据
5.2 成本费用及销售
5.3 利润总额及分配
5.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4.1 主要损益指标
5.4.2 盈亏能力指标
5.5 财务不确定分析
5.5.1 盈亏平衡分析
5.5.2 敏感性分析
5.6 技术经济结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2897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9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