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12:09
  在传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高梁的预应力度和减小梁的徐变上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高速铁路对桥梁结构安全性、线路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这一对矛盾在高速铁路桥梁中更加突出,如何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上拱成为高速铁路桥梁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提出把具有良好控制结构徐变上拱变形能力的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应用到高速铁路桥梁中,以结构设计为切入点,以更经济合理的方案解决高速铁路桥梁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在总结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上拱控制方法和二次预应力组合梁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对高速铁路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把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应用到高速铁路桥梁中,对相同条件下(结构尺寸、预应力筋配置、非预应力筋配置、施工方法、各类荷载值均相同)常规预应力混凝土梁和二次预应力组合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分析两种结构的受力性能、变形性能和技术经济性,论证了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应用到高速铁路桥梁中的可行性和技术经济优势;(2)以跨径32m的有碴轨道简支箱梁为例,按相同条件制作常规预应力混凝土梁和二次预应力组合梁1︰3大比...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二次张拉预应力锚具实物图

预应力混凝土梁,制作过程,常规,锚固


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和锚固(图3.9e),预应力筋锚固一天后,进行压浆处理(图 3.9f);(4)对梁端进行封锚处理,然后把梁吊起安放支座,在特征截面梁底布设百分表、千分表等,开始观测应力、应变、变形等数据(图 3.9g);(5)全部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完成 60 天后施加二期恒载,二期恒载以砂袋模拟,均匀布设于梁顶板之上(图 3.9h)。

二次预应力,制作过程,组合梁


一天后拆除模板(图 3.10i);(6)在二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张拉锚固二期预应力筋(图3.10j),一天后进行压浆,然后封锚;(7)把梁吊起安放支座,在特征截面梁底布设百分表、千分表等,开始观测应力、应变、变形等数据成型后的试验梁(图 3.10k);(8)全部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完成 60 天后施加二期恒载,二期恒载以砂袋模拟,均匀布设于梁的顶板之上(图 3.10l)。a)一期混凝土钢筋与模板安装 b)一期混凝土浇筑c)一期混凝土拆除模板后 d)一期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图 3.10 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制作过程(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预应力叠合梁斜截面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J]. 赵梅,高荣誉,刘文春.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2]预应力混凝土低高度梁桥结构形式比较研究[J]. 周亚栋,邵旭东,刘海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3]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设计与应力分析[J]. 周亚栋,邵旭东,聂美春.  工业建筑. 2010(08)
[4]2次预应力简支组合梁受力性能与技术经济分析[J]. 周亚栋,邵旭东,聂美春,杨建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06)
[5]高强混凝土徐变力学实验研究[J]. 张运涛,孟少平,潘钻峰.  实验力学. 2009(06)
[6]静定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变形全量形式矩阵分析[J]. 胡狄,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05)
[7]叠合梁斜截面抗剪性能的数值研究与分析[J]. 刘文春,高荣誉,赵梅.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8]准高速客运专线轨道梁的徐变性能[J]. 薛伟辰,王巍,任廷柱,胡于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8(04)
[9]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试验[J]. 薛伟辰,胡于明,王巍.  中国公路学报. 2008(04)
[10]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阶段徐变性能研究[J]. 薛伟辰,王巍.  铁道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无碴轨道二次预应力梁组合结构的应用研究[D]. 聂美春.湖南大学 2009
[2]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连续梁承载力试验研究[D]. 李显潮.湖南大学 2007
[3]二次预应力连续梁及其试验研究[D]. 彭聪.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7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937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4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