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计量的图书情报科学产出、合作与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科学计量的图书情报科学产出、合作与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计量是对特定领域知识的测量和评价,多用于衡量出版物(Publication)的产出和影响。数十年来,科学计量是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尤其在最近几年里发展较快。通过综合使用多种科学计量和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与工具,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1)基于国际化视角,系统性揭示了近10年来(2003-2012年)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科学产出、合作模式以及影响的主要特征;(2)首次通过改进的作者活跃指数(NMAAI1,2,3)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与数据可视化方法对亚洲国家/地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科学产出与合作特征进行了分析;(3)通过合著分析和共引分析方法系统性地对中国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科学合作模式、结构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具体如下: 首先,本文对2003年至2012年期间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产出和影响进行了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更倾向于独立研究——约有69.9%的学者以独立作者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非常明显地看出,信息技术理论和运用方面的出版物数量最多并且影响最大。大学对本领域科学产出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其他研究机构。 其次,通过综合利用科学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和专业软件工具,本文对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产出、增长趋势以及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近十年来,本领域科学产出增长明显,其中,2009年的发表量增长率超过11%。与此同时,学者的自我引用(Self-citation)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8.56%。中国对本领域合作发表的贡献非常明显。 第三,本文通过采用科学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要从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以及国家等三个层面对亚洲地区图书情报领域科研能力以及合作活动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对传统的作者活跃指数(AAI指数)进行改进,提出作者活跃指数(NMAAI1,2,3),结合合著(Co-authorship)分析软件工具,对作者的贡献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无论在机构层面还是作者层面,,亚洲的国家或地区与本大洲以及其它大洲的合作数量均相对较少。总体而言,现有趋势表明,亚洲的国家或地区并没有在合作发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亚洲国家相比,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印度、伊朗、以色列和土耳其产出的数量比较可观,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除本大洲的其他国家外,美国和英国是亚洲国家在图书情报学领域最主要的合作伙伴。 最后,本文主要采用合作分析和共引分析两种方法对中国学者在本领域的产出现状以及合作特点进行了分析。中国学者正致力于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来提升其在本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美国、英国和比利时是中国最主要的合作国家。在本领域,中国科研机构有大量学者(48.04%)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中国研究人员也有足够的知识开展独立研究(26.24%),他们同时与本领域的国内初级和高级研究人员较好合作。中国一直不太重视在机构一级(仅约7.20%)和跨区域一级(仅约6.73%)进行研究。武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是本领域的高产机构。中国移民学者(immigrant scholars)在本领域的合作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学计量学 社会网络分析 合作网络 作者活跃指数 亚洲地区 合作署名分析 共引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353.1
【目录】:
- Abstract8-11
- 摘要11-13
- TABLE OF CONTENTS13-17
- List of Figures17-18
- List of Tables18-1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9-32
- 1.1 Background19-22
- 1.2 Thesis organization and significance22-30
- 1.2.1 LIS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22-24
- 1.2.2 LIS research in Asian context24-26
- 1.2.3 LIS research in China’ context26-30
- 1.3 References30-32
- CHAPTER 2 SCIENTOMTERIC ANALYSIS OF LIS JOURNALS (2003-2012)32-66
- 2.1 Introduction32-41
- 2.1.1 Literature Review34-38
- 2.1.2 Scope and Objectives of the Study38-39
- 2.1.3 Methodology39-41
- 2.1.3.1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39-40
- 2.1.3.2 Methods and Tools40-41
- 2.2 Research Findings41-55
- 2.2.1 Authorship pattern and degree of collaboration41-44
- 2.2.2 Analysis of LIS growth 2003-201244
- 2.2.3 Analysis of authorship network44-47
- 2.2.4 Sharing Rate, Publishing Trends and Percentage of LIS Publications47-48
- 2.2.5 Analysis of Author co-citation network48-49
- 2.2.6 Analysis of institution49-51
- 2.2.7 Highly cited articles during 2003-201251
- 2.2.8 Top Cited Subject Areas in LIS Journals Publications51-55
- 2.3 Discussion55-59
- 2.4 Conclusion59-61
- 2.5 References61-66
- CHAPTER 3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LIBRARY SCHOLARS: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GROWTH AND TRENDS OF LIS PUBLICATIONS66-98
- 3.1 Introduction66-72
- 3.1.1 Literature Review67-70
- 3.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70
- 3.1.3 Research Methodlogy70-72
- 3.1.3.1 Data Retrieval70-71
- 3.1.3.2 Resaerch Methods and Tools71-72
- 3.2 Research Findings and Discussion72-92
- 3.2.1 Trends and Percentage of LIS Publications by Countries/Regions72-76
- 3.2.2 Contributions by Institutions76-77
- 3.2.3 Growth, Citations, and Self-Citation Analysis77-80
- 3.2.4 Analysis of Document Co-Citation Network80-82
- 3.2.5 Analysis of Growth Rate of LIS Publications82-83
- 3.2.6 Publications Growth by Document Type83-84
- 3.2.7 Analysis of Journal Co-Citation84-87
- 3.2.8 Analysis of Keywords87-88
- 3.2.9 Collaborated Research Articles, 2003-201288-92
- 3.3 Conclusion92-95
- 3.4 References95-98
- CHAPTER 4 COLLABORATION PATTERNS FOR AS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SCHOLARS ON AUTHOR, INSTITUTIONAL AND COUNTRY LEVEL98-132
- 4.1 Introduction99-110
- 4.1.1 Literture Review101-104
- 4.1.2 Research Questions104
- 4.1.3 Data sources104-105
- 4.1.4 Research Design105
- 4.1.5 Research Questions105-107
- 4.1.6 Author Activity Index107-110
- 4.2 Results and Discussion110-123
- 4.2.1 Trends and Collaboration status of LIS literature in Asian region110-117
- 4.2.2 Collaborative pattern among Authors117-118
- 4.2.3 Co-authorship analysis118-123
- 4.3 Conclusion123-127
- 4.4 References127-132
- CHAPTER 5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ALYSIS OF LIS RESEARCH: CHINA’S PERSPECTIVE132-162
- 5.1 Introduction133-141
- 5.2.1 LIS Research in China134-136
- 5.2.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136-137
- 5.2.3 Data sources and processing137-139
- 5.2.4 Theory behind — co-authorship analysis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139-140
- 5.2.5 Theory behind —co-citation analysis140-141
- 5.2 Results and discussion141-155
- 5.2.1 Leading Contributors (Authors) of China in LIS141
- 5.2.2 Leading individual contributors141-142
- 5.2.3 Leading institutional contributors142-143
- 5.2.4 Collabotaive network of authors143-144
- 5.2.5 Co-authorship maps in LIS research144-150
- 5.2.6 Underpinning theories and concepts150
- 5.2.7 Analysis of Co-citation map150
- 5.2.8 Co-citation map of LIS research150-153
- 5.2.9 Highly cited work153-155
- 5.3 Conclusion155-157
- 5.4 References157-162
- CHAPTER 6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162-174
- 6.1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162-167
- 6.2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167
- 6.3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167-173
- 6.3.1 Capitalizing knowledge and capacity in LIS: Pakistan’s perspective167-169
- 6.3.2 Initial result description169-173
- 6.4 References173-174
- ACKNOWLEDGEMENT174-177
- LIST OF PUBLICATIONS177-17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可比性研究[J];编辑学报;2010年05期
2 汪涛;HENNEMANN Stefan;LIEFNER Ingo;李丹丹;;知识网络的空间极化与扩散研究——以我国生物技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程齐凯;;档案学合著网络研究[J];档案管理;2009年05期
4 汪涛;Stefan HENNEMANN;Ingo LIEFNER;李丹丹;;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对NIS建设的启示——以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5 姜春林;胡志刚;;《管理学报》2004~2009年载文计量分析[J];管理学报;2010年08期
6 余新丽;赵文华;杨颉;;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产出比较:基于“985工程”高校与AAU学术论文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6期
7 李元;王莉;沈政;;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职业体育研究前沿与理论演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8 段钢;徐睿;;单机游戏数字发行平台中玩家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2013年04期
9 胡榜利;黄鑫;杨光业;韦潇湘;杨光;刘英哲;;《Endoscopy》研究热点和知识图谱分析[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年05期
10 王晓岭;于惊涛;武春友;;国际资源效率研究进展与演化趋势述评[J];管理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霞;官建成;;结构声望视角下的基础研究影响力评价:以Hirsch指数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胡志刚;侯海燕;;普赖斯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基于对《小科学,大科学》一书的科学计量学分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袁媛;陈金城;;协作式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4 陈名;邵蓉;;基于Citespace的生物类似物研究及其对我国的政策研究发展启示[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5 王晴;;基于CSSCI的企业管理研究发展脉络及前沿的可视化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6 闫强;孟跃;;在线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影响因素——基于在线影评的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7 王秦英;闫强;;在线评分的交互效应研究:基于个体评分视角[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8 周军杰;;虚拟社区内不同群体的知识贡献行为:一项对比研究[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Limei Zhao;;Study on the Algorithms for Shaping a Team's Internal Complex Scientific Research Networks[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何伟;石永东;俞路平;;团购点评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镇;中国物理学研究绩效与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志勇;营销学科图谱[D];东华大学;2011年
3 赵庆龄;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国际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侯海燕;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计量学进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谢彩霞;科学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粤;引文网络的可调优先粘贴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7年
7 梁永霞;引文分析学的知识计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冬玲;中国科学论文产出与合作状况的计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贺萍;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刘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大陆SSCI论文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璇;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于科研团队发现和评价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蓓;人机交互学发展的科学计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高嵩;JCR收录中国期刊的国际化计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周兰亦;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绩效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刘小甫;我国基因领域科学合作状况的计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亚帅;NSFC项目绩效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蔡美娟;高校科研合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谭双岸;多指标的h型指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孙秀焕;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谭健;普赖斯奖得主的信息计量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科学计量的图书情报科学产出、合作与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9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