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7南严重非均质油藏层系优化重组技术经济界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5 01:13
本文针对非均质性严重的胡7南断块进行高含水期细分开发技术研究,主要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高渗条带分布规律研究、不同级差条件下油层动用条件和动用状况研究、开发层系优化重组研究、高含水期开发经济界限研究等四个方面研究内容。 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1、对胡7南断块的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描述,形成了描述胡庆油田宏观非均性系统方法,阐明了宏观非均质分布规律。2、通过对储层高渗条带分布规律研究建立了高渗条带岩性、电性标准,研究了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识别方法 3、通过多层水驱油试验得到:①单层单注单采时,渗透率的大小,对最终采收率影响不大。②不同组合下水驱油时相对高渗层无论在何种组合下,都能首先水驱突破且动用良好,而低渗层产出特征受高渗层影响较大,层间级差越大,低渗层动用状况越差。③一定的驱替压差是储层动用的关键。④渗透率级差是影响多层合注合采开发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组合层数和平均渗透率。4、对经济井网密度、调整井经济界限、措施经济界限、关井经济界限进行了研究。5、提出了重组细分的技术标准。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前言
2、胡7南油藏储层研究
2.1、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1.1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2.1.2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2.2、储层高渗条带分布规律研究
2.2.1 高渗条带划分标准
2.2.2 高渗条带形成机理
2.2.3 高渗条带识别方法
2.2.4 高渗条带解释模型研究
2.2.5 高渗条带分布规律研究
2.2.6 高渗条带体积估算
3、分层动用状况及开发潜力评价
3.1分层储量动用状况评价
3.1.1 小层产量劈分方法
3.1.2 水驱控制与动用程度计算方法
3.1.3 小层动用状况
3.2 储层综合分类方法
3.2.1 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3.2.2 评价指标集权重的计算
3.2.3 模糊聚类评价方法
3.3 储层综合分类结果分析
4、多层水驱油实验及动用条件研究
4.1、多层水驱油实验
4.1.1 实验资料准备
4.1.2 胡7南沙三中油藏储层渗透率分布区间的选取
4.1.3 实验方案设计
4.2、不同级差条件下油层动用条件研究
4.2.1 单层驱油实验分析
4.2.2 不同渗透率层组合的非均质性
4.2.3 不同渗透率层组合下各层动用特征
4.2.4 非均质性对多层驱替效果的影响
5、技术经济界限研究
5.1、经济井网密度
5.2、调整井经济界限
5.3、措施经济界限
5.4、关井经济界限
6、层系优化重组研究
6.1、层系调整方法
6.2、胡7南沙三中层系优化重组思路
6.2.1 胡7南沙三中层系划分历程
6.2.2 储层特征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6.2.3 胡7南沙三中层系优化重组思路
6.3、层系优化重组数值模拟研究
6.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6.3.2 调整方案设计
6.3.3 方案计算结果分析
7、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19230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前言
2、胡7南油藏储层研究
2.1、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1.1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2.1.2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2.2、储层高渗条带分布规律研究
2.2.1 高渗条带划分标准
2.2.2 高渗条带形成机理
2.2.3 高渗条带识别方法
2.2.4 高渗条带解释模型研究
2.2.5 高渗条带分布规律研究
2.2.6 高渗条带体积估算
3、分层动用状况及开发潜力评价
3.1分层储量动用状况评价
3.1.1 小层产量劈分方法
3.1.2 水驱控制与动用程度计算方法
3.1.3 小层动用状况
3.2 储层综合分类方法
3.2.1 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3.2.2 评价指标集权重的计算
3.2.3 模糊聚类评价方法
3.3 储层综合分类结果分析
4、多层水驱油实验及动用条件研究
4.1、多层水驱油实验
4.1.1 实验资料准备
4.1.2 胡7南沙三中油藏储层渗透率分布区间的选取
4.1.3 实验方案设计
4.2、不同级差条件下油层动用条件研究
4.2.1 单层驱油实验分析
4.2.2 不同渗透率层组合的非均质性
4.2.3 不同渗透率层组合下各层动用特征
4.2.4 非均质性对多层驱替效果的影响
5、技术经济界限研究
5.1、经济井网密度
5.2、调整井经济界限
5.3、措施经济界限
5.4、关井经济界限
6、层系优化重组研究
6.1、层系调整方法
6.2、胡7南沙三中层系优化重组思路
6.2.1 胡7南沙三中层系划分历程
6.2.2 储层特征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6.2.3 胡7南沙三中层系优化重组思路
6.3、层系优化重组数值模拟研究
6.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6.3.2 调整方案设计
6.3.3 方案计算结果分析
7、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19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01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