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新时期与政策重心转变
发布时间:2021-02-11 23:14
随着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上中等水平,改革动能及增长效应逐渐衰减,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三大基本特征:资本从十分短缺变为相对丰裕,资本回报率持续下行;长期经济增长率拐头向下;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为主转向投资与创新驱动并举。基于上述特征可以发现,2008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此轮经济调整,是由长期增长率下行和短期中经济对趋势的向下偏离共振所致,由于后者的影响占比更大,尤其是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使得这一偏离遽然拉大,周期性政策就显得更为举足轻重。新时期宏观调控重心应从财政政策转向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重心应从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政府支出转向减税,以与相对并且将越来越丰裕的资本相适应。货币政策重心应从货币数量转向利率,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低位,以与较低的投资回报率相适应。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2020,52(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8-2019年中国FDI(实际使用外资)、ODI(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净投资变化一览(单位:亿美元)
从图2看,中国增长的3个上行期大体对应3次重大改革开放举措: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90年代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目标后的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大发展,以及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均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动能,大体形成了中国经济3个上行期。其中,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轮上行持续时间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改革红利大幅度衰减,新的改革大多属于沿着既定方向的深入,增长的边际拉动效应明显递减。2. 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上中等水平,中国经济已到达或十分接近稳态,高投资、高增长时代基本结束。
中国刚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已面临生育率急剧下滑、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未富先老格局。据统计,2016年中国总和生育率1.6(2),低于国际公认的实现和维持代际更替的2.1。2019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2.6%,大大超过进入老龄化社会的7%门槛,位居世界各国中老龄化前列(图3)。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增加和人口抚养比的不断上升,会加剧社会整体的养老负担,减少储蓄和资本积累,增加健康保障方面的支出,挤压对于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非常明显。(3)如果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没有显著增长,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的继续向下探底,将是内在逻辑可预见的结果。(二)此轮经济下行的周期因素:金融危机与逆周期调节力度不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关键[J]. 王俊. 人民论坛. 2020(Z2)
[2]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基于q理论的估算[J]. 刘仁和,陈英楠,吉晓萌,苏雪锦. 经济研究. 2018(06)
[3]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白重恩,张琼. 世界经济. 2014(10)
[4]内生增长、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J]. 胡永刚,郭新强. 经济研究. 2012(09)
[5]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 统计研究. 2011(09)
[6]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 林毅夫. 经济学(季刊). 2003(03)
本文编号:3029867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2020,52(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8-2019年中国FDI(实际使用外资)、ODI(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净投资变化一览(单位:亿美元)
从图2看,中国增长的3个上行期大体对应3次重大改革开放举措: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90年代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目标后的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大发展,以及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均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动能,大体形成了中国经济3个上行期。其中,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轮上行持续时间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改革红利大幅度衰减,新的改革大多属于沿着既定方向的深入,增长的边际拉动效应明显递减。2. 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上中等水平,中国经济已到达或十分接近稳态,高投资、高增长时代基本结束。
中国刚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已面临生育率急剧下滑、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未富先老格局。据统计,2016年中国总和生育率1.6(2),低于国际公认的实现和维持代际更替的2.1。2019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2.6%,大大超过进入老龄化社会的7%门槛,位居世界各国中老龄化前列(图3)。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增加和人口抚养比的不断上升,会加剧社会整体的养老负担,减少储蓄和资本积累,增加健康保障方面的支出,挤压对于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非常明显。(3)如果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没有显著增长,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的继续向下探底,将是内在逻辑可预见的结果。(二)此轮经济下行的周期因素:金融危机与逆周期调节力度不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关键[J]. 王俊. 人民论坛. 2020(Z2)
[2]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基于q理论的估算[J]. 刘仁和,陈英楠,吉晓萌,苏雪锦. 经济研究. 2018(06)
[3]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白重恩,张琼. 世界经济. 2014(10)
[4]内生增长、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J]. 胡永刚,郭新强. 经济研究. 2012(09)
[5]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 统计研究. 2011(09)
[6]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 林毅夫. 经济学(季刊). 2003(03)
本文编号:3029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02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