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及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08:01
  供销社是我国最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是由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多次介入,使得供销社一度丧失了合作社因素。改革开放后,供销社又开始重新回归合作制方向,但其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使得供销社的改革进展缓慢,也得不到农民的认同。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将广东供销社体系制度变迁划分为传统时期(适应市场求生存)和新时期(市场生存与服务三农并重)两大阶段,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其两大时期制度创新轨迹,研究将利润主导(以利润为主产出变量)的全要素效率,作为制度变迁过程中供销社体系各经济实体经济效率的评价依据,重点研究了广东供销社体系制度变迁过程中其市场适应性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及相关模型分析研究,对广东省供销社制度变迁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为供销社制度变迁路径的研究及避免再出现路径依赖提出指导性方向,同时,丰富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在供销社改革发展方面的理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论述供销社传统时期制度变迁与效率评估。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传统时期广东省供销社制度变迁的方式、变迁的动因,研究将制度改革过程中供销社体系各经济实体经营效率作为制度创新效果评价的客观依据,...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及效率研究


CRS和VRS条件下技术效率的关系

时序图,效率变化,广东,管理效率


测算结果显示,广东供销合作社经营效率呈现以下特征:(1)全要素经济效率(Tch)时序图呈倒“V”形,并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分析时段内,第一周期从 1978 年到 1985 年,共经历 7 年;而第二周期则从 1986 年到 1992年共经历 6 年;第三周期已从 1993 年开始到 2002 年还处于“V”字形的下降阶段。第四周期从 2003 年到 2008 年,处于“V”字形的上升阶段(2)纯技术效率(Pech)(管理效率)变化幅度较小,基本保持在 0.99 上下浮动。其中 Pech 最大值为 1984/1995,2003/2004,2005/2006 年的 1.04,即相对于 2003 年,2004年的管理效率(Pech)上升了 3%;最小值为 1980-1981 年的 0.957,即 1980 年管理效率(Pech)相对于 1978 年下降 4.3%。但长期来看,管理效率(Pech)从 1978 年到 2008年年平均增长-1.03%。说明广东省供销社系统管理效率不是很高,潜力还有待挖掘。(3)规模效率(Sech)每年也表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下降的年份有 1980/1981、1982/1983、1986/1987、1988/1989、1993/1994,下降幅度相对于上一年分别为 13.2%、0.9%、1.2%、2%和 4.9%。不难看出,从 1980 年到 1992 年,广东省供销合作社规模效率一直表现为波动中略有下降趋势,对整个效率提升的供销较小。1978-1992 年期间年平均下降 2.26%,且从长期来看,1978 年到 2008 年广东省供销合作社规模效率平均年

投资企业,基层供销社


图 4-2 省社投资企业组织架构图(调整后)4.3.2 基层社基层供销社自成立起,均是根据行政区划进行设置,基本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基层社。这种空间布局使得农村流通组织的资源被局限于某个固定的行政区域内,与当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所要求进行资源配置的原则相悖,导致基层供销社服务功能大大削弱。因此,广东省供销社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破立结合,按经济区域建社”的原则,实现基层供销社空间布局的创新。从 2009 年至今,全省系统破产基层社 44 个,停办基层社 83 个,成立中心社 83 个。通过基层社布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供销社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有效地克服了点多面广但是服务能力弱的情况。南雄市供销社对其下属的 11 个基层社进行调整,总计合并成 6 个中心社,对原基层社的资产、业务进行统筹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基层社是根植于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直接联合而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是分散农民通过协同力量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依托,也是广大农民实现自身利益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组织保障。基层社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和职能的合作组织和经济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多年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在供销社系统中始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经营模式技术经济效率评价——基于珠三角地区调研分析[J]. 张大海,李世平.  生态经济. 2012(02)
[2]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卷化及其制度逻辑——基于对河南省A县和B市的调查[J]. 樊红敏.  中国农村观察. 2011(06)
[3]广东省农资流通行业技术经济效率测算与分析——基于修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J]. 方伟,宁攸凉,林伟君.  技术经济. 2011(10)
[4]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经营效率评价——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J]. 张大海,方伟,宁攸凉.  技术经济. 2011(09)
[5]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6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实证分析[J]. 郑红军,梁俊芬.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5)
[6]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38家粮食物流企业的调查[J]. 杨子刚,郭庆海.  中国流通经济. 2011(06)
[7]我国环保行业的技术效率测度及提升——基于30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王家庭.  经济问题. 2011(06)
[8]中国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效率的分析[J]. 管曦,杨江帆.  茶叶科学. 2011(02)
[9]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我国旅行社行业经营效率研究[J]. 卢明强,徐舒,王秀梅,栾贞.  旅游论坛. 2010(06)
[10]基于DEA的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经营效率比较研究[J]. 姜向阳,任佩瑜,张永攀.  学术问题研究. 2010(02)

博士论文
[1]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 滕昭君.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品牌培育:文化战略的视角[D]. 陈训明.福建农林大学 2011
[3]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 赵欢春.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 邓宗兵.西南大学 2010
[5]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问题研究[D]. 张满林.北京林业大学 2009
[6]中国公共物品供给转型的路径研究[D]. 阮萌.南开大学 2009
[7]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与多样性[D]. 宋小芬.暨南大学 2008
[8]农户经营组织化研究[D]. 李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9]基于制度变迁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与行为研究[D]. 董晓春.复旦大学 2006
[10]制度变迁中的“速富阶层”[D]. 于仲秋.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出路与法律规范研究[D]. 徐斌.中国政法大学 2011
[2]中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深化的方向与路径选择[D]. 杨雪.重庆理工大学 2010
[3]顺德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廖启行.兰州大学 2010
[4]基于合作收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D]. 张欣.西北大学 2009
[5]新农村建设中泰安市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用及对策研究[D]. 房庆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9
[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 张莉.山东农业大学 2009
[7]空白支票法律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 凌润斐.华东政法大学 2009
[8]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生机理与运行机制研究[D]. 王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9]金融制度变迁与近代西北地区银行业发展研究[D]. 姚凌云.兰州大学 2008
[10]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分析[D]. 苗锋.山西财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8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058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