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含水期层状底水油藏经济挖潜技术
发布时间:2021-03-12 11:11
以桩西长堤油田馆陶组下段为例,针对特高含水期薄层底水油藏,采出程度不高、含水上升快的问题,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表明油藏纵向上各小层剩余油分布差异大,局部未动用。通过复算储量,并将油藏按动难易程度划分为一、二类,有针对提出剩余油挖潜方法。通过交替开采、细分层系、扶长停井等方法,水驱效果大为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内江科技. 2020,41(02)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长堤油田示意图
微构造示意图
Y井重新解释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精准挖潜技术[J]. 李石权,范莉红,邓彩云,任瑞峰,魏祥华,卢旭宁. 非常规油气. 2019(01)
[2]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三大矛盾特征及对策[J]. 朱丽红,杜庆龙,姜雪岩,郭军辉,魏丽影,姜宇飞,金英华. 石油学报. 2015(02)
[3]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及对策[J]. 王玉普,刘义坤,邓庆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01)
[4]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J]. 林承焰,孙廷彬,董春梅,李志鹏,田敏,李士江. 石油学报. 2013 (06)
[5]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J]. 林承焰,余成林,董春梅,王友净,刘卫,麻成斗,刘洪涛,宋彪. 石油学报. 2011(05)
[6]陆相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J]. 李阳. 石油学报. 2009(03)
[7]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J]. 刘建民,徐守余. 石油学报. 2003(01)
[8]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J]. 岳登台. 石油学报. 1998(03)
硕士论文
[1]特高含水期多层油藏纵向均衡驱替优化研究[D]. 耿正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本文编号:3078202
【文章来源】:内江科技. 2020,41(02)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长堤油田示意图
微构造示意图
Y井重新解释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精准挖潜技术[J]. 李石权,范莉红,邓彩云,任瑞峰,魏祥华,卢旭宁. 非常规油气. 2019(01)
[2]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三大矛盾特征及对策[J]. 朱丽红,杜庆龙,姜雪岩,郭军辉,魏丽影,姜宇飞,金英华. 石油学报. 2015(02)
[3]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及对策[J]. 王玉普,刘义坤,邓庆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01)
[4]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J]. 林承焰,孙廷彬,董春梅,李志鹏,田敏,李士江. 石油学报. 2013 (06)
[5]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J]. 林承焰,余成林,董春梅,王友净,刘卫,麻成斗,刘洪涛,宋彪. 石油学报. 2011(05)
[6]陆相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J]. 李阳. 石油学报. 2009(03)
[7]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J]. 刘建民,徐守余. 石油学报. 2003(01)
[8]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J]. 岳登台. 石油学报. 1998(03)
硕士论文
[1]特高含水期多层油藏纵向均衡驱替优化研究[D]. 耿正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本文编号:3078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07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