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21:35
  近年来,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及其评价备受关注,因而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究了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内涵与过程,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研究对象,依据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初步构建了该区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环境、经济3个系统层及对应压力、状态和响应9个标准层共18个指标,既包括人均GDP、年降水量、单位GDP水耗等基础指标,又包含沙生药材面积、沙生经济作物面积及沙尘天气日数等体现技术产业化特点的指标。旨在为科学评估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和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提供方法,为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问题的进一步调控与治理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学. 2020,2(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区位置图

框架图,技术产业化,经济系统,逻辑关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世纪80、90年代共同发展了压力-状态-响应(PSR)[17]框架模型,该框架广泛应用于对人类与生态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能充分表达影响区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各因素的反馈机制和耦合关系,客观回答系统“为何发生、状态怎样、如何调控”的问题。本文运用PSR模型对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各子系统进行内部划分,分析得到系统内各要素因果联系及逻辑关系(图1)。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内压力、状态、响应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经济发展压力是推动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原因,同时是施加在资源、环境系统上并促使其现状发生变化的重要驱动力。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倡导利用科学技术改善沙区生态,科技投入作为经济系统内的响应措施因素,是通过提高污染治理率和资源优化利用水平、增进经济效益等措施来对系统其他因素产生影响的,在促进系统整体、高效地由低级向高级演替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因为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本质上是依托沙生植物资源种植开展的技术应用与推广过程,所以资源系统为区域系统间协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在资源系统中,水资源缺乏的压力是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短板;植物资源则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不仅是沙区经济发展、气候变化、水土资源压力的影响对象,也是科技投入、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优化等响应措施的作用对象,通过经济产出和生态改善作用影响系统的经济和环境状态;基于资源优化目的开展的荒漠化治理技术推广工作及生态治理工程则作为资源系统的响应措施影响系统的经济和环境状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森林资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J]. 李虹,王娜,袁颖超.  统计与决策. 2019(01)
[2]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探讨[J]. 马吉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20)
[3]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反演研究[J]. 潘霞,高永,汪季.  土壤通报. 2018(05)
[4]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郭瑞龙,孜比布拉·司马义,古丽再娜甫·阿布都克热穆.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5]阿拉善盟发展沙产业的可行性分析[J]. 王云霞,孙志强.  绿色科技. 2018(07)
[6]基于弹簧模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为例[J]. 黄秋森,赵岩,许新宜,王国强,王红瑞,顾琦玮.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1)
[7]中国资源、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与协调度的研究[J]. 黄永春,朱帅,雷砺颖.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8(01)
[8]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 段永蕙,景建邦,张乃明.  生态经济. 2017(04)
[9]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增长协调度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李爽,刘梅香.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05)
[10]生态文明视域下天津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 胡彪,于立云,李健毅,王锋,付业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5)

博士论文
[1]宁夏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朱海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荒漠化治理效益与可持续治理模式研究[D]. 黄月艳.北京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30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130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4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