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缓解乡村居民风险厌恶态度?——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4 20:16
  在中国城乡分割的发展时期,由于地理和制度隔离,乡村居民在信息获取渠道与能力方面相对于城镇居民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乡村居民厌恶风险、因循守旧,而乡村居民的风险厌恶态度引致了诸多乡村发展困境。本文认为:破解乡村发展困境,重视"内因"改造——即改变存在于乡村居民群体中不利的思想观念是重要抓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普及则为此提供了现实机遇。本文选取乡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评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对乡村居民风险态度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乡村居民的主观与客观风险偏好程度。虽然乡村居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与目的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何种使用方式与目的,使用频率越高的群体,其风险态度所受正向影响越显著。本文还针对乡村居民的个体特征展开了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那些有主动学习习惯、受教育年限长、财富水平高和有过人生重大经历群体的风险态度的正向影响更大。 

【文章来源】:中国农村经济.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居民风险态度的度量
    (二)居民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
三、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设置
        1. 主观风险态度影响模型。
        2. 客观风险态度影响模型。
    (二)变量构建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其他控制变量。
    (三)数据说明
四、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实证模型结果
        1. 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与乡村居民的主观风险态度。
        2. 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与乡村居民的客观风险态度。
        3. 主客观风险态度影响因素的异同。
五、进一步讨论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方式与风险态度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个体特征与风险态度
        1. 学习动力的异质性。
        2. 学习能力的异质性。
        3. 财富水平的异质性。
        4. 个人经历的异质性。
    (三)稳健性检验(1)
        1. 内生性分析。
        2. 对变量、样本进行调整。
六、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厌恶、信息获取能力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分析[J]. 高杨,牛子恒.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8)
[2]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 张海鹏.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9(03)
[3]互联网使用与家庭创业选择——来自CFPS数据的验证[J]. 周广肃,樊纲.  经济评论. 2018(05)
[4]风险偏好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分析——基于契约农业视角再考察[J]. 毛慧,周力,应瑞瑶.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4)
[5]住房价格与居民风险偏好[J]. 张光利,刘小元.  经济研究. 2018(01)
[6]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J]. 江小涓.  经济研究. 2017(03)
[7]早年经历怎样影响投资行为:以“大饥荒”为例[J]. 陈永伟,陈立中.  经济学报. 2016(04)
[8]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社会变迁[J]. 王迪,王汉生.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7)
[9]为什么投资者的主客观风险偏好存在差异——来自CHFS的微观证据[J]. 李烜,阳镇,张雅倩.  南方经济. 2015(11)
[10]住房财富、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组合选择——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J]. 陈永伟,史宇鹏,权五燮.  金融研究. 2015(04)



本文编号:3137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137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a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