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1 20:4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以其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受力合理、行车舒适等独特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崛起。然而,随着这种桥梁大量使用后,很多现役的此类桥梁出现了腹板开裂和跨中下挠过大的问题,已直接威胁着连续刚构桥的正常使用。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中尝试采用体内外混合配索,充分利用体外预应力索可更换和补张拉等优点,以求解决或减轻目前连续刚构桥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以重庆新滩大桥为工程背景,论述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及发展,通过体外预应力技术在重庆新滩大桥上的成功应用,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体内外混合配索预应力体系展开研究。结合依托工程详细地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的各项技术特点,研究了体外预应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监控关键技术,以及体外预应力的技术经济指标。从多种层面上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上的应用技术。本论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好地反映了依托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同类型桥梁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连续刚构桥的历史与发展
1.2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1.2.2 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病害
1.2.3 连续刚构桥的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1.3 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结构中应用
1.3.1 体外预应力的概念
1.3.2 体外预应力桥梁的发展及趋势
1.3.3 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类型
1.3.4 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特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体外预应力的技术特点
2.1 体外预应力技术的研究现状
2.2 背景工程概况
2.2.1 总体设计
2.2.2 主桥上部
2.2.3 主桥下部
2.3 刚构桥梁配索方式演变和新滩大桥体内外混合配索的特点
2.3.1 刚构桥梁配索方式的演变
2.3.2 新滩大桥体内外混合配索的特点
2.4 体内外混合应力的受力分析
2.4.1 体外预应力的受力特点
2.4.2 体外预应力的损失
2.5 新滩大桥右幅桥构造特点
2.5.1 端横梁的构造
2.5.2 转向块的构造
2.5.3 墩顶0~#块构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滩大桥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工艺
3.1 新滩大桥体外预应力部分工程概况
3.2 新滩大桥挂篮设计与施工
3.2.1 挂篮主体结构设计
3.2.2 挂篮的荷载试验及结果
3.2.3 挂篮的优化设计
3.3 新滩大桥主梁体外预应力施工
3.3.1 转向块的构成和作用
3.3.2 转向器的组成和作用
3.3.3 转向器的施工
3.4 施工过程中的优化
3.4.1 悬臂施工转向块节段时对挂篮的改进
3.4.2 挂篮后锚的补充设置
3.4.3 零号块中体外预应力部分的施工
3.4.4 转向器之间预穿钢丝的施工
3.4.5 转向器的测量定位
3.4.6 体外预应力转向块整体浇筑施工
3.4.7 体外索混凝土进出口部位的处理和施工
3.5 新滩大桥体外预应力索的施工
3.5.1 穿索前的准备工作
3.5.2. 体外预应力钢绞线穿索
3.5.3. 体外预应力张拉
3.5.4. 张拉完后续工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滩大桥的施工监控
4.1 施工监控的意义和目的
4.1.1 施工监控的意义
4.1.2 施工监控的目的
4.2 施工监控的内容
4.2.1 施工监测的内容
4.2.2 施工控制的内容
4.3 新滩大桥施工控制计算与分析
4.3.1 施工控制计算的一般原则
4.3.2 施工控制计算内容
4.3.3 施工控制计算方法
4.3.4 桥梁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4.4 新滩大桥施工监控的实施与成果
4.4.1 主梁应力监控
4.4.2 竖向预应力监控
4.4.3 线形监控
4.4.4 体外索索力监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滩大桥体外预应力技术经济指标
5.1 体内、外预应力索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5.1.1 技术指标
5.1.2 经济指标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C箱梁竖向预应力张拉锚固阶段应力损失研究[J]. 袁明,颜东煌. 公路交通科技. 2010(10)
[2]连续刚构桥体外索加固约束效应分析[J]. 黄海东,向中富,牛洪,许宏元.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3]体内外混合配索在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J]. 刘永棵,张雪松,向中富,石鹏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4]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监控方法[J]. 姚辉光. 山西建筑. 2008(11)
[5]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分析[J]. 曹忠华,完海鹰.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6]单根换索式体外预应力体系在75m跨径预制节段拼装桥梁中应用[J]. 秦宗平,郑洪杰,黄丰. 铁道建筑技术. 2006(05)
[7]特大跨度连续刚构主梁下挠及箱梁裂缝成因分析[J]. 詹建辉,陈卉. 中外公路. 2005(01)
[8]广东南海金沙大桥的维修加固[J]. 陆中元,李建华,朱念清. 铁道建筑. 2004(10)
[9]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进展[J]. 熊学玉. 工业建筑. 2004(07)
[10]体外预应力技术综述[J]. 熊学玉,顾炜.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博士论文
[1]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挠曲开裂因素研究[D]. 文武松.西南交通大学 2009
[2]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受力行为研究[D]. 杨莉.西南交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体外预应力技术在连续刚构桥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 刘瑞勋.长安大学 2005
[2]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斜裂缝研究[D]. 陈梅.长安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00351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连续刚构桥的历史与发展
1.2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1.2.2 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病害
1.2.3 连续刚构桥的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1.3 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结构中应用
1.3.1 体外预应力的概念
1.3.2 体外预应力桥梁的发展及趋势
1.3.3 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类型
1.3.4 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特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体外预应力的技术特点
2.1 体外预应力技术的研究现状
2.2 背景工程概况
2.2.1 总体设计
2.2.2 主桥上部
2.2.3 主桥下部
2.3 刚构桥梁配索方式演变和新滩大桥体内外混合配索的特点
2.3.1 刚构桥梁配索方式的演变
2.3.2 新滩大桥体内外混合配索的特点
2.4 体内外混合应力的受力分析
2.4.1 体外预应力的受力特点
2.4.2 体外预应力的损失
2.5 新滩大桥右幅桥构造特点
2.5.1 端横梁的构造
2.5.2 转向块的构造
2.5.3 墩顶0~#块构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滩大桥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工艺
3.1 新滩大桥体外预应力部分工程概况
3.2 新滩大桥挂篮设计与施工
3.2.1 挂篮主体结构设计
3.2.2 挂篮的荷载试验及结果
3.2.3 挂篮的优化设计
3.3 新滩大桥主梁体外预应力施工
3.3.1 转向块的构成和作用
3.3.2 转向器的组成和作用
3.3.3 转向器的施工
3.4 施工过程中的优化
3.4.1 悬臂施工转向块节段时对挂篮的改进
3.4.2 挂篮后锚的补充设置
3.4.3 零号块中体外预应力部分的施工
3.4.4 转向器之间预穿钢丝的施工
3.4.5 转向器的测量定位
3.4.6 体外预应力转向块整体浇筑施工
3.4.7 体外索混凝土进出口部位的处理和施工
3.5 新滩大桥体外预应力索的施工
3.5.1 穿索前的准备工作
3.5.2. 体外预应力钢绞线穿索
3.5.3. 体外预应力张拉
3.5.4. 张拉完后续工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滩大桥的施工监控
4.1 施工监控的意义和目的
4.1.1 施工监控的意义
4.1.2 施工监控的目的
4.2 施工监控的内容
4.2.1 施工监测的内容
4.2.2 施工控制的内容
4.3 新滩大桥施工控制计算与分析
4.3.1 施工控制计算的一般原则
4.3.2 施工控制计算内容
4.3.3 施工控制计算方法
4.3.4 桥梁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4.4 新滩大桥施工监控的实施与成果
4.4.1 主梁应力监控
4.4.2 竖向预应力监控
4.4.3 线形监控
4.4.4 体外索索力监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滩大桥体外预应力技术经济指标
5.1 体内、外预应力索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5.1.1 技术指标
5.1.2 经济指标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C箱梁竖向预应力张拉锚固阶段应力损失研究[J]. 袁明,颜东煌. 公路交通科技. 2010(10)
[2]连续刚构桥体外索加固约束效应分析[J]. 黄海东,向中富,牛洪,许宏元.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3]体内外混合配索在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J]. 刘永棵,张雪松,向中富,石鹏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4]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监控方法[J]. 姚辉光. 山西建筑. 2008(11)
[5]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分析[J]. 曹忠华,完海鹰.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6]单根换索式体外预应力体系在75m跨径预制节段拼装桥梁中应用[J]. 秦宗平,郑洪杰,黄丰. 铁道建筑技术. 2006(05)
[7]特大跨度连续刚构主梁下挠及箱梁裂缝成因分析[J]. 詹建辉,陈卉. 中外公路. 2005(01)
[8]广东南海金沙大桥的维修加固[J]. 陆中元,李建华,朱念清. 铁道建筑. 2004(10)
[9]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进展[J]. 熊学玉. 工业建筑. 2004(07)
[10]体外预应力技术综述[J]. 熊学玉,顾炜.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博士论文
[1]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挠曲开裂因素研究[D]. 文武松.西南交通大学 2009
[2]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受力行为研究[D]. 杨莉.西南交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体外预应力技术在连续刚构桥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 刘瑞勋.长安大学 2005
[2]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斜裂缝研究[D]. 陈梅.长安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00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20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