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治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21:45
2013年初以来,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2016年深秋初冬,京津冀及周围地区更是雾霾天不断。据统计,受雾霾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面对严峻的雾霾形势,全社会对此十分关注。本文以此为背景,展开对雾霾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总结,本文发现现有的研究基本立足于“技术科学性”层面,而在理论上对雾霾治理的研究相对稀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雾霾治理理论上的分析并试图寻找解决之策。论文先从雾霾的基本概念着手,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绪论的归纳,初步指明了雾霾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利益的矛盾和雾霾治理的经济实质——是为协调与化解人们之间关于环境的利益矛盾。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技术性治霾展开深入分析,揭示其困境在于“对标不对人”,以致出现成效的短期性。继而又进一步开始理论释霾的探索,通过各种治理理论的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以“人的关系”为研究出发点的产权理论作为理论释霾的重要内容,并论证其与雾霾治理的实质二者之间存在契合之处,据此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产权治霾。紧接着...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014年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六项污染物年际比较
图22015年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六项污染物年际比较
2013年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各指标不同浓度区间城市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北省产业结构对雾霾天气影响的实证研究[J]. 回莹,戴宏伟. 经济与管理. 2017(03)
[2]我国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J]. 任保平,田丰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3]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雾霾防控均衡分析[J]. 周珍,伊萱,邢瑶瑶. 统计与决策. 2017(03)
[4]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雾霾治理中政府环境规制策略研究[J]. 王欢明,陈洋愉,李鹏. 环境科学研究. 2017(04)
[5]雾霾跨域治理法治化的困境及其出路——以G20峰会空气质量保障协作为例[J]. 徐骏. 理论与改革. 2017(01)
[6]京津冀地区雾霾成因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 李云燕,王立华,王静,马靖宇. 工业技术经济. 2016(07)
[7]京津冀雾霾合作治理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 王洛忠,丁颖.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3)
[8]雾霾的跨区域治理——以京津冀为例[J]. 赵洪超. 改革与开放. 2016(07)
[9]论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及对策[J]. 杨超,刘文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02)
[10]中国城市雾霾治理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研究[J]. 李伟娜. 理论探讨. 2016(01)
硕士论文
[1]局地环流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影响研究[D]. 杨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30264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014年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六项污染物年际比较
图22015年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六项污染物年际比较
2013年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各指标不同浓度区间城市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北省产业结构对雾霾天气影响的实证研究[J]. 回莹,戴宏伟. 经济与管理. 2017(03)
[2]我国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J]. 任保平,田丰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3]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雾霾防控均衡分析[J]. 周珍,伊萱,邢瑶瑶. 统计与决策. 2017(03)
[4]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雾霾治理中政府环境规制策略研究[J]. 王欢明,陈洋愉,李鹏. 环境科学研究. 2017(04)
[5]雾霾跨域治理法治化的困境及其出路——以G20峰会空气质量保障协作为例[J]. 徐骏. 理论与改革. 2017(01)
[6]京津冀地区雾霾成因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 李云燕,王立华,王静,马靖宇. 工业技术经济. 2016(07)
[7]京津冀雾霾合作治理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 王洛忠,丁颖.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3)
[8]雾霾的跨区域治理——以京津冀为例[J]. 赵洪超. 改革与开放. 2016(07)
[9]论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及对策[J]. 杨超,刘文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02)
[10]中国城市雾霾治理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研究[J]. 李伟娜. 理论探讨. 2016(01)
硕士论文
[1]局地环流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影响研究[D]. 杨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30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23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