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秸秆纤维乙醇技术工程化及技术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22:16
  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世界低碳经济浪潮的到来,世界各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提供了专项资金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体系中,纤维乙醇技术成为公众、政府和企业支持的商业载体,也是实现未来生物炼制发展的基础平台和重要途径。维乙醇技术产业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目前虽然国内外在纤维乙醇领域研究不断取得新技术进步,并基于不同的技术工艺先后建立了近40多条中试生产线,还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表明影响和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需要亟待解决。本课题基于秸秆纤维燃料乙醇工程试验研究,重点进行了纤维乙醇预处理关键技术、技术工程化实施及技术经济分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结论和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现有国内外纤维中试生产生产线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蒸汽爆破与稀酸同线双效预处理生产线设计理念,并在此指导下完成了300t/a秸秆纤维燃料乙醇中试示范生产线初步的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设备技术参数,并系统地完成了设备设计、加工、安装与调试,为工程试验研究提供基础平台。(2)基于300t/a...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秸秆纤维乙醇技术工程化及技术经济研究


过去100多年世界能源结构变化

消费变化,世界能源,能源利用


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1.1.1 燃料乙醇发展概况与趋势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1]。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2]。能源利用方式经历了薪柴时代、煤炭时代、目前处在以油气为主的时代,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见图 1-1 和图 1-2)[3]。

统计图,总产量,统计图,世界


图 1-4 世界乙醇总产量统计图 图 1-5 近年来中国、美国和巴西燃料乙醇产量情况 1-4 Ethanol production chart of the world Fig 1-5 Ethanol production of the China、USBrazil in recent years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乙醇汽油在全球范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预计 2020 年全世界乙醇的总产量可望达到 8*1010L 左右[13]。燃料乙醇需求和产能的不断扩大,以淀粉原料为代表的第一代燃料乙醇面临一个无法跨原料资源瓶颈问题[16],尤其对于我国而言,粮食安全和有限的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政府和科研工作者把焦点转向了以木质纤维素为代表的第二代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发电燃料收加储运过程模拟分析[J]. 于晓东,樊峰鸣.  农业工程学报. 2009(10)
[2]酶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J]. 程贤甦,刘树生.  橡胶科技市场. 2009(19)
[3]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利用的影响[J]. 张荫雷,李莉,戴天纭,李蕴,马中良.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9(03)
[4]汽爆玉米秸秆渣诱导产纤维素酶及其水解特性[J]. 欧阳嘉,董郑伟,谢喆,李鑫,宋向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5]响应面法优化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J]. 裘晓华,裘娟萍,张正波,寿佳丽.  工业微生物. 2009 (03)
[6]不同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效率和过程的对比研究[J]. 宋安东,薛仁军,谢慧,王风芹,张百良.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02)
[7]麦草的热失重特性及动力学[J]. 杨卿,武书彬.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3)
[8]纤维素酶在燃料乙醇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景春娥,赵旭,常思静,薛林贵.  酿酒科技. 2009(03)
[9]玉米秸秆热解动力学分析[J]. 王明峰,蒋恩臣,周岭.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2)
[10]互花米草中温厌氧发酵木质纤维结构的变化[J]. 李继红,杨世关,郑正,陈广银,邹星星,孟卓.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秸秆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沉积腐蚀问题的试验研究[D]. 赵青玲.河南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研究[D]. 任天宝.河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63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263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