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5:43
随着智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运而生,按照新工科建设需要,构建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应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以郑州市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的优势专业和优秀师资,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给出了如何确定专业定位、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模式的理论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
【文章来源】:软件导刊. 2020,19(11)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构建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跨学科复合性较强,主要培养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和自动化交叉学科知识,进行智能系统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合理地在第2-3学期开设课程设计,在第4-7学期开设专业方向实训课程,保证实践内容不断线。同时,将纵横科研项目、企业项目移植到实践体系中,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将企业项目分模块穿插到实践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课程中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提升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校企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各类大赛,学校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企业或培训公司的暑期实训、企业实习等,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学习资源和实训机会。同时,将学生的阶段性表现和成果也纳入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积极性。(2)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使用翻转课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将学生的“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智能机器人课程)理论和实践课都安排在实验室,教师使用控屏软件进行案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边学案例边操作;对于一些较为前沿的扩展性课程,学校可以直接聘请在一线进行开发实践的企业工程师或设计师到学校以讲座或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讲解。
为了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提高学生达成度。在设计任务时结合教师参与的实际项目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项目选取课程组设计的一款智能化产品——医用智能配药机。目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要靠配药人员使用注射器配液,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亟需一种可以缓解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的机器。基于STC15F2K60S2单片机配合上位机系统研发一套新型医用蠕动泵配液机,该医用智能配药机是依据“药品集中配置理论”模型和“静脉用药配置工艺标准化”概念研发而成,能够通过无线模块多机联合使用,具有快速、精准、安全、轻松配药的优点,目前已在很多三甲医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可以将项目的软件部分提取过来让学生进行创新训练,该医用配药机的总任务框架如图3所示。坚持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达成度,并创设具体的生产生活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提高学生分析、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初步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基于此情景设计智能配药机控制系统和空中机器人等作为实训项目案例,根据专业课程体系规划,将相关课程中的知识点与项目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智能配药机控制系统和空中机器人需要实现的相关功能所对应的知识结构后,将8个子模块融入综合项目中,涵盖对应的8门课程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扩展,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 刘伟达,罗忠宝,方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2]基于校企联合办学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李大琳,吕威,梁艳春. 软件导刊. 2020(02)
[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柔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 田勇,刘子凡,丁学君,赵爽. 计算机教育. 2019(10)
[4]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J]. 胡明茂,孙煜,齐二石,刘晓莉,李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07)
[5]新工科背景下研究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究[J]. 魏长赟,廖华丽,王婷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3)
[6]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陈建国,陆慧娟,周杭霞,周永霞,卫伟. 计算机教育. 2019(05)
[7]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普通高校过程化教育研究与实践[J]. 刘永军,曲文龙,胡吉朝,朱占龙,孔佑琳. 软件导刊. 2019(03)
[8]基于三创模式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奎晓燕,郭克华,严晖,刘卫国. 软件导刊. 2019(05)
[9]“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行业实践型人才知识构建与培养方法探讨[J]. 王高,叶文生,柳宁. 机电工程技术. 2018(08)
[10]应用型本科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 刘坤,刘娣,毕云蕊.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15)
本文编号:3295310
【文章来源】:软件导刊. 2020,19(11)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构建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跨学科复合性较强,主要培养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和自动化交叉学科知识,进行智能系统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合理地在第2-3学期开设课程设计,在第4-7学期开设专业方向实训课程,保证实践内容不断线。同时,将纵横科研项目、企业项目移植到实践体系中,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将企业项目分模块穿插到实践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课程中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提升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校企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各类大赛,学校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企业或培训公司的暑期实训、企业实习等,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学习资源和实训机会。同时,将学生的阶段性表现和成果也纳入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积极性。(2)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使用翻转课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将学生的“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智能机器人课程)理论和实践课都安排在实验室,教师使用控屏软件进行案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边学案例边操作;对于一些较为前沿的扩展性课程,学校可以直接聘请在一线进行开发实践的企业工程师或设计师到学校以讲座或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讲解。
为了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提高学生达成度。在设计任务时结合教师参与的实际项目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项目选取课程组设计的一款智能化产品——医用智能配药机。目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要靠配药人员使用注射器配液,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亟需一种可以缓解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的机器。基于STC15F2K60S2单片机配合上位机系统研发一套新型医用蠕动泵配液机,该医用智能配药机是依据“药品集中配置理论”模型和“静脉用药配置工艺标准化”概念研发而成,能够通过无线模块多机联合使用,具有快速、精准、安全、轻松配药的优点,目前已在很多三甲医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可以将项目的软件部分提取过来让学生进行创新训练,该医用配药机的总任务框架如图3所示。坚持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达成度,并创设具体的生产生活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提高学生分析、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初步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基于此情景设计智能配药机控制系统和空中机器人等作为实训项目案例,根据专业课程体系规划,将相关课程中的知识点与项目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智能配药机控制系统和空中机器人需要实现的相关功能所对应的知识结构后,将8个子模块融入综合项目中,涵盖对应的8门课程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扩展,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 刘伟达,罗忠宝,方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2]基于校企联合办学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李大琳,吕威,梁艳春. 软件导刊. 2020(02)
[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柔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 田勇,刘子凡,丁学君,赵爽. 计算机教育. 2019(10)
[4]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J]. 胡明茂,孙煜,齐二石,刘晓莉,李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07)
[5]新工科背景下研究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究[J]. 魏长赟,廖华丽,王婷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3)
[6]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陈建国,陆慧娟,周杭霞,周永霞,卫伟. 计算机教育. 2019(05)
[7]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普通高校过程化教育研究与实践[J]. 刘永军,曲文龙,胡吉朝,朱占龙,孔佑琳. 软件导刊. 2019(03)
[8]基于三创模式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奎晓燕,郭克华,严晖,刘卫国. 软件导刊. 2019(05)
[9]“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行业实践型人才知识构建与培养方法探讨[J]. 王高,叶文生,柳宁. 机电工程技术. 2018(08)
[10]应用型本科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 刘坤,刘娣,毕云蕊.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15)
本文编号:3295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29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