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涵义
发布时间:2021-08-31 00:06
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阶段性和趋势性变化,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这个重大战略部署,我们需要从经济战略高度进行理解:它是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由国内因素驱动,同时通过经济全球化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做出的明智和及时的战略调整;它是世界力量格局发生结构性巨变并且引起霸权国家战略焦虑的背景下,使我国经济获得更大战略回旋空间和更强发展韧性的战略安排;它是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频遭霸权国家打压的背景下,使我国经济发展获得更高稳健性和顺畅度的战略安排;它是充分开发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这个独特优势的战略安排。
【文章来源】:求索. 2020,(06)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1978—2018年中国总出口和净出口占GDP比例(%)的动态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的前10年,我国相继通过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填补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供给缺口,国内长期被压抑的需求主要经由国内生产扩大而得到了满足。此后,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成为重要的话题。在1980年代末期(特别是1988年),我国经济学界就是否应该参与以及如何参与“国际大循环”展开了一轮激辩。一派观点认为,参与“国际大循环”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可使我国走出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两难处境(2);另一派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应该采取兼顾国内循环和国外循环的双轨联动模式(3)。各派观点其实都强调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性,只不过在程度或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就此后我国经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通过主动参与国际大循环确实为经济发展找到了一个新方向。在图1中,我们根据两种指标度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4),它们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国际大循环”激辩发生后,净出口(总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以前提升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得到确立之后不久,我国学者对国内企业过度热衷参与国际大循环的状况就做出了一定反思。比如说,在1990年代初期有学者就提出了“内外互促、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战略(5)。但是,已经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趋势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反思而有所改变。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我国劳动要素既丰富又便宜,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通过国际大循环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成果,是2001年正式加入WTO。自此以后,制约中国出口的诸多制度性障碍减少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里,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图1显示,我国加入WTO后,上面提到的两大指标的数值相继迎来了历史性高点。不过,对于加入WTO以来我国依赖国际大循环发展经济的策略,一些学者提出了批评。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是:从此以后,中国经济发展驶入了一条过分依赖国际大循环的轨道,造成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高端技术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6)。
本文编号:3373774
【文章来源】:求索. 2020,(06)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1978—2018年中国总出口和净出口占GDP比例(%)的动态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的前10年,我国相继通过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填补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供给缺口,国内长期被压抑的需求主要经由国内生产扩大而得到了满足。此后,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成为重要的话题。在1980年代末期(特别是1988年),我国经济学界就是否应该参与以及如何参与“国际大循环”展开了一轮激辩。一派观点认为,参与“国际大循环”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可使我国走出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两难处境(2);另一派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应该采取兼顾国内循环和国外循环的双轨联动模式(3)。各派观点其实都强调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性,只不过在程度或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就此后我国经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通过主动参与国际大循环确实为经济发展找到了一个新方向。在图1中,我们根据两种指标度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4),它们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国际大循环”激辩发生后,净出口(总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以前提升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得到确立之后不久,我国学者对国内企业过度热衷参与国际大循环的状况就做出了一定反思。比如说,在1990年代初期有学者就提出了“内外互促、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战略(5)。但是,已经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趋势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反思而有所改变。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我国劳动要素既丰富又便宜,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通过国际大循环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成果,是2001年正式加入WTO。自此以后,制约中国出口的诸多制度性障碍减少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里,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图1显示,我国加入WTO后,上面提到的两大指标的数值相继迎来了历史性高点。不过,对于加入WTO以来我国依赖国际大循环发展经济的策略,一些学者提出了批评。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是:从此以后,中国经济发展驶入了一条过分依赖国际大循环的轨道,造成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高端技术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6)。
本文编号:3373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37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