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替代计量和改进TOPSIS的科研绩效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替代计量和改进TOPSIS的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研实力是构成各个大学与研究机构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其在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竞争越发激烈,科研管理的重要性越发凸现,科研绩效评价则正是有效进行科研管理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然而目前科研绩效评价都是基于文献计量指标进行展开,会由于文献计量指标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与此同时,随着学术成果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科研影响力的作用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研究机构的重视,新型的计量指标开始出现,如何在进行科研绩效评价时更为合理地衡量科研影响力,更为综合全方位地体现科研实力,成为了这几年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以东华大学的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计量学和替代计量学指标,构建适用于该研究对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改进的TOPSIS法和熵值法对其进行科研绩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做出反馈分析。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了解目前科研绩效评价各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选取适用于本文研究对象的TOPSIS评价方法并利用熵值法进行赋权。接着整理分析了目前实际进行科研绩效评价所采用的文献计量指标,以及目前国内替代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将经典的文献计量指标与替代计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替代计量的高校科研人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TOPSIS评价方法及其改进方法进行研究,选取基于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并对加入时间维的该改进TOPSIS法所构建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引申和改进,得到适用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科研绩效评价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基于所构建的高校科研人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copus引文数据库和Plum X分析平台来分别收集文献计量和替代计量指标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所改进的TOPSIS和熵值法对东华大学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价。针对实证评价结果,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与基于文献计量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供反馈与建议,为高校实际开展科研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科研绩效评价 替代计量 TOPSIS 熵值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3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15
- 1.1.1 科研绩效评价及其变革12
- 1.1.2 文献计量指标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作用与局限性12-13
- 1.1.3 替代计量指标及其应用前景13-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2.1 理论意义16
- 1.2.2 实践意义16
- 1.3 论文研究内容16-17
- 1.4 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17-18
- 1.5 预期目标18
- 1.6 难点及创新点18-20
- 第二章 科研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综述20-43
- 2.1 科研绩效评价理论概述20-22
- 2.1.1 科研绩效评价的概念20-21
- 2.1.2 科研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及评价目的21-22
- 2.2 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理论概述22-30
- 2.2.1 科研绩效评价的文献计量指标理论22-24
- 2.2.2 科研绩效评价的替代计量指标理论24-30
- 2.3 科研绩效评价方法概述30-38
- 2.3.1 科研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方法概述30-32
- 2.3.2 科研绩效评价的指标处理分析方法概述32-38
- 2.4 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理论38-42
- 2.4.1 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的定义38
- 2.4.2 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的作用38
- 2.4.3 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的特征38-39
- 2.4.4 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的原则与要求39-40
- 2.4.5 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方法比选40-42
- 2.5 小结42-43
- 第三章 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3-50
- 3.1 指标的设置43-48
- 3.1.1 指标体系的设置思路及步骤43-44
- 3.1.2 指标层次及内容的构建44-45
- 3.1.3 指标定义其计算方法45-48
- 3.2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48-49
- 3.2.1 熵值法的概念48
- 3.2.2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48-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基于改进TOPSIS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50-57
- 4.1 TOPSIS评价方法概述50-54
- 4.1.1 TOPSIS法的概念50-51
- 4.1.2 改进的TOPSIS评价方法概述51-54
- 4.2 基于改进TOPSIS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54-56
- 4.2.1 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54
- 4.2.2 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的改进54-56
- 4.3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东华大学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实证研究57-69
- 5.1 实证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7-60
- 5.1.1 数据的收集57-59
- 5.1.2 数据的处理59-60
- 5.2 指标权重的计算60-61
- 5.3 基于实证数据的东华大学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评价61-68
- 5.3.1 东华大学科研人员科研绩效指标的评价结果61-64
- 5.3.2 动态综合评价结果分析64-66
- 5.3.3 综合对比评价结果分析66-67
- 5.3.4 实证启示67-68
- 5.4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69-72
- 6.1 主要研究结论69-70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70-72
- 6.2.1 研究不足70-71
- 6.2.2 研究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芝;高校院(系)级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袁海霞;万辉;王小乐;李育超;;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3 胡晓珉;张俊雄;徐文国;;科研绩效评价问题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4 徐荣成;某医学研究所近五年科研绩效评价分析[J];科研管理;1986年03期
5 金碧辉,刘筱敏,陆耘;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J];科研管理;1998年05期
6 董亚娟;薛玉刚;;H指数:面向科研绩效评价的统计理念革新[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7 纪锋;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对科技创新影响探讨[J];水产学杂志;2004年02期
8 康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4期
9 段永瑞;霍佳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10 陈铭;;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暨第五届科研绩效评价学术研讨会[J];学术界;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磊;陈建华;;关于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研究[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淑兰;张鹏;肖玉平;;某医学高校创新团队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许作铭;赵中洲;;完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山弟;为“逼良为娼论”一辩[N];上海科技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怡;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军医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任美霖;地方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管莺莺;基于替代计量和改进TOPSIS的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4 蔡爱丽;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5 乔开文;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何敏;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周娟娟;基于修正BSC的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野;基于综合DEA评价模型的我国“985”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9 江涛;基于DEA的农业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替代计量和改进TOPSIS的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4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