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对近2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讨论的基础上,以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了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1)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集聚起促进作用;(2)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这说明在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第一产业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是不均衡的。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分布 区域发展政策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1051)
【分类号】:F207;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术界开始重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且已成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1~5]。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从数量的规定性方面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与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中国开放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2 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近2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及其效果的对比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加来,李诚;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张景秋,蔡晶;北京市中心商务区发展阶段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彭鹏,周国华,罗亦华;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动态过程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刘乃全,郑秀君,贾彦利;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政策演变及整体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1期
5 桂华林;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财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李雪铭,刘敬华,常静,王建;城市绿地环境经济效应的数量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3期
7 胡兆量;建设紧凑型城市 设立城市土地预警制[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8 桂华林;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财税对策[J];辽宁财专学报;2001年01期
9 李靖宇,聂松竹;论大连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龙头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尹希果;陈刚;潘杨;;中国省际国有与非国有工业集聚比较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晋源;;科技创新与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万文海;叶民强;;我国区域冲突现状及对策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波;中国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社会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2 谢家智;区域资金配置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论[D];四川大学;2002年
5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庆日;城市绿地的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魏勇;我国欠发达省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思奇;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陈福军;城市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1年
2 马祖琦;陕西区域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史嵘;长江流域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张胜平;论欧盟的区域政策[D];厦门大学;2001年
5 蔡洋;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政府博弈与政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穆瑞杰;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卢秀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经济政策与西藏经济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启才;福建省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9 孙海龙;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胡亚平;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外资政策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东明;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状态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2 陆大道,刘毅,樊杰;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3 廖志杰,刘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4 毛汉英,余丹林;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5 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中国开放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6 庞效民;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效果分析[J];地理研究;1999年03期
7 樊杰,杨晓光;扶持我国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以西部开发战略为重点[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8 曹广忠,周一星,杨玲;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魁早;;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褚淑贞;刘敏;;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研究——基于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的比较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王海军;刘又哲;姜磊;;辽宁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风平;;基于LS-SVM的区域创新能力预测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封学军;祁晓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机理研究——以福建省为案例[A];中国航海学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董必胜;;湿润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关系模糊评判浅议[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江西省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曾昭磐;;最优投资策略问题的研究[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晓萍;程龙生;;区间判断AHP在江苏省区域经济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封学军;祁晓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机理研究——以福建省为案例[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7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广汉;蓝宝江;;研发支出、竞争程度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基于1998—2004年我国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与研发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辉;刘耀林;;基于曲边voronoi图和空间扩散方程的基准地价平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林学明;席斌;米红;;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智伦;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黄虎;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林云;技术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6 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宋绪钦;基于GIS的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评价[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8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新峰;空间自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于海;医药产业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文博;我国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肖自仁;广东城际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国世旭;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曹培红;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沈晓婧;综列数据模型及其对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郑广t/;集群营销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暨南大学;2006年
8 高翠翠;陕西省经济发展规律的灰色数学模型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继承;区域经济发展的微分系统动力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1年
10 叶艺勇;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D];五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5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