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技术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8 21:20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对于能源的消费和需求不断攀升,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十分丰富。生物质废弃物的总量,相当于煤炭年开采量的50%,总计约为6.56亿吨标准煤。每年产生的生物质总量有50多亿吨(干重),相当于20多亿吨油当量,约为我国目前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3倍。生物质资源在我国利用前景很好。因此,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而生物质发电技术既有效缓解能源压力,又能缓解电力紧张的局势,所以大小规模不等的秸秆生物质发电厂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 这些生物质发电企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气化发电、规模一般小于5MW;直燃规模、一般小于30MW;生物质混燃发电大多由原火电厂改造而成,依附于原有机组参数。相比国外的生物质发电产业,我国发电企业规模较小,效率较低,且会出现运行不稳定,无法达到满发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国原料收集困难,引进技术不与我国的燃料特点完全相符等原因。 本文从研究以生物质资源中最主要的秸秆资源发电为主。分析了我国生...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生物质资源概况
2.1 生物质能资源来源
2.2 世界生物质能资源状况
2.2.1 各类生物质能资源在全球的状况
2.2.2 生物质资源在世界各地利用状况
2.3 我国生物质资源概况
3 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
3.1 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3.2 国内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
4 生物质发电技术比较
4.1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
4.1.1 生物质直燃发电生产过程
4.1.2 生物质直燃发电主要生产系统
4.1.3 直燃发电特点
4.1.4 直燃发电技术案例
4.1.5 生物质直燃发电综合比较
4.2 生物质混燃发电
4.2.1 生物质与煤共燃技术
4.2.2 混燃发电的特点
4.2.3 煤粉-秸秆混燃案例
4.3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
4.3.1 内燃机气化发电系统
4.3.2 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4.3.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4.3.4 生物质气化与废弃物焚烧联合发电技术
4.3.5 生物质发电新技术和新工艺
4.4 综合比较分析
5 生物质热电联产综合效益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生物质资源概述
5.1.2 年消耗电量概况
5.1.3 供暖概况
5.2 农作物秸秆资源消耗情况
5.2.1 农作物秸秆的原始利用状态
5.2.2 生物质资源的富余调查
5.2.3 秸秆成份分析
5.3 装机方案
5.4 成本分析
5.5 结论及建议
6 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前景
6.1 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制约因素
6.1.1 发电成本高
6.1.2 生物质燃料成本高
6.1.3 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
6.2 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的方法
6.2.1 加强立法政策支持
6.2.2 加强经济激励政策的实施
6.2.3 注重输配电网络与生物质能电力的协调发展
6.2.4 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金
6.2.5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6.2.6 立项农村能源重点项目
6.3 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6.3.1 向终端化和微型化发展
6.3.2 采用热电联供技术
6.3.3 采用分布式发电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与煤混烧发电在小发电机组改造中的应用[J]. 陈冶,张晓军. 现代化农业. 2009(07)
[2]国能威县生物发电公司130t/h生物质发电锅炉给料系统改造[J]. 张民,袁洁. 科技信息. 2009(05)
[3]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展望[J]. 杜谋涛,袁晓东,郭和军. 能源与环境. 2008(02)
[4]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现状分析[J]. 阴秀丽,周肇秋,马隆龙,吴创之. 现代电力. 2007(05)
[5]生物质发电模式展望[J]. 董长青. 现代电力. 2007(05)
[6]浅论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能发电[J]. 田晓东,张典,陆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1)
[7]秸秆发电技术综述[J]. 马永贵,钟史明.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8]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J]. 董玉平,王理鹏,邓波,陆萍,申树云.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3)
[9]浅析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J]. 张立权. 电站系统工程. 2007(03)
[10]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J]. 黄英超,李文哲,张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2)
本文编号:3688451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生物质资源概况
2.1 生物质能资源来源
2.2 世界生物质能资源状况
2.2.1 各类生物质能资源在全球的状况
2.2.2 生物质资源在世界各地利用状况
2.3 我国生物质资源概况
3 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
3.1 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3.2 国内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
4 生物质发电技术比较
4.1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
4.1.1 生物质直燃发电生产过程
4.1.2 生物质直燃发电主要生产系统
4.1.3 直燃发电特点
4.1.4 直燃发电技术案例
4.1.5 生物质直燃发电综合比较
4.2 生物质混燃发电
4.2.1 生物质与煤共燃技术
4.2.2 混燃发电的特点
4.2.3 煤粉-秸秆混燃案例
4.3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
4.3.1 内燃机气化发电系统
4.3.2 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4.3.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4.3.4 生物质气化与废弃物焚烧联合发电技术
4.3.5 生物质发电新技术和新工艺
4.4 综合比较分析
5 生物质热电联产综合效益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生物质资源概述
5.1.2 年消耗电量概况
5.1.3 供暖概况
5.2 农作物秸秆资源消耗情况
5.2.1 农作物秸秆的原始利用状态
5.2.2 生物质资源的富余调查
5.2.3 秸秆成份分析
5.3 装机方案
5.4 成本分析
5.5 结论及建议
6 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前景
6.1 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制约因素
6.1.1 发电成本高
6.1.2 生物质燃料成本高
6.1.3 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
6.2 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的方法
6.2.1 加强立法政策支持
6.2.2 加强经济激励政策的实施
6.2.3 注重输配电网络与生物质能电力的协调发展
6.2.4 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金
6.2.5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6.2.6 立项农村能源重点项目
6.3 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6.3.1 向终端化和微型化发展
6.3.2 采用热电联供技术
6.3.3 采用分布式发电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与煤混烧发电在小发电机组改造中的应用[J]. 陈冶,张晓军. 现代化农业. 2009(07)
[2]国能威县生物发电公司130t/h生物质发电锅炉给料系统改造[J]. 张民,袁洁. 科技信息. 2009(05)
[3]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展望[J]. 杜谋涛,袁晓东,郭和军. 能源与环境. 2008(02)
[4]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现状分析[J]. 阴秀丽,周肇秋,马隆龙,吴创之. 现代电力. 2007(05)
[5]生物质发电模式展望[J]. 董长青. 现代电力. 2007(05)
[6]浅论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能发电[J]. 田晓东,张典,陆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1)
[7]秸秆发电技术综述[J]. 马永贵,钟史明.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8]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J]. 董玉平,王理鹏,邓波,陆萍,申树云.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3)
[9]浅析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J]. 张立权. 电站系统工程. 2007(03)
[10]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J]. 黄英超,李文哲,张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2)
本文编号:3688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68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