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微量计量泵控制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20 12:29

  本文关键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微量计量泵控制系统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计量泵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流体精确计量的特殊泵,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中。随着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控制要求的提高,对计量泵也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由于国产计量泵控制方式的精度不理想、流量显示不直观、可靠性差,无法满足对现代化工业生产工艺的控制需求。近些年,随着机电一体化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在测控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也对计量泵的控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MSP430系列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套可以通过控制步进电机方向和转速,来实现流量控制的微量计量泵闭环控制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在对微量计量泵控制系统的各组成环节进行数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整个系统正确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与控制系统相匹配的模糊控制器,以达到流量的智能控制。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在步进电机的不同励磁方式下该模糊控制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采用MSP430作为主控芯片,以步进电机为控制对象,以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为检测反馈元件,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功能电路,包括系统电源电路、按键电路、LCD显示电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转速采集电路和报警电路等。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平台编写调试与硬件系统相适合的软件程序。软硬件相结合实现了包括按键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状态,直观显示步进电机转速和光电编码器采集以及报警等功能。 最后,通过VB(Visual Basic)上位机开发软件设计了微量计量泵系统的上位机控制显示界面,使其具有直观显示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流量数据的功能。采用RS232标准串口实现控制系统上下位机的相互通信。上位机通过COM组件调用模糊PID运算,实现精确的流量控制。
【关键词】:MSP430单片机 模糊PID控制器 VB6.0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273.4;TH8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9
  • 1 绪论9-13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9
  • 1.2 微量计量泵简介9
  • 1.3 MSP430 单片机简介9-10
  • 1.4 计量泵机电一体化的发展10-11
  • 1.5 微量计量泵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11-12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12
  • 1.7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12-13
  • 2 微量计量泵系统建模和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仿真13-31
  • 2.1 微量计量泵的工作原理13
  • 2.2 控制系统结构分析13-14
  • 2.3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14-21
  • 2.3.1 驱动器数学模型14-15
  • 2.3.2 两相混合步进电机数学模型15-20
  • 2.3.3 同步带的数学模型20-21
  • 2.3.4 光电编码器的数学模型21
  • 2.4 PID控制理论21-23
  • 2.5 模糊控制原理23-24
  • 2.6 模糊PID算法24-25
  • 2.7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25-28
  • 2.8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Matlab仿真28-30
  • 2.9 小结30-31
  • 3 微量计量泵控制系统硬件设计31-40
  • 3.1 控制系结构及工作原理31
  • 3.2 主控芯片及外围电路设计31-37
  • 3.2.1 主控芯片的选择31-32
  • 3.2.2 单片机工作的最小系统32-33
  • 3.2.3 操作按键电路33-34
  • 3.2.4 数字显示电路34-35
  • 3.2.5 光电传感器电路35-36
  • 3.2.6 上位机通信电路设计36
  • 3.2.7 报警电路36-37
  • 3.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37-38
  • 3.4 光电编码器的选择与连接38
  • 3.5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38-39
  • 3.6 硬件抗干扰设计39
  • 3.7 小结39-40
  • 4 系统软件构成40-49
  • 4.1 软件开发环境40-42
  • 4.2 系统软件的结构42-47
  • 4.2.1 主程序设计42-43
  • 4.2.2 按键操作与延时消抖模块43-44
  • 4.2.3 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程序44-45
  • 4.2.4 转速检测模块45
  • 4.2.5 LCD1602 液晶显示模块45-46
  • 4.2.6 上位机通信模块46-47
  • 4.2.7 报警处理模块47
  • 4.3 软件抗干扰设计47-48
  • 4.4 小结48-49
  • 5 上位机软件的实现及VB界面设计49-56
  • 5.1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实现49-50
  • 5.2 VB内核中调用COM组件50-53
  • 5.3 微量计量泵登录界面53-54
  • 5.4 系统整体测试54-55
  • 5.5 小结55-56
  • 结论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A 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60-61
  • 附录B 控制系统硬件PCB图61-6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团结,曹炎,周小勇;行程可调计量泵的性能与结构参数间的关系[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气动隔膜计量泵[J];技术与市场;2005年11期

3 覃科人;孙杰;金珊;王翘楚;;对影响计量泵精度和耐磨性因素的理论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07年04期

4 郭校伟;赖明明;杨艳伟;汤浩;陈远生;;低温隔膜计量泵的故障与处理[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0年05期

5 肖恭鑫;李刚;饶栋;;隔膜计量泵故障分析[J];氯碱工业;2011年07期

6 王绍辉;;隔膜计量泵常见故障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3期

7 温超;刘海山;;进口计量泵国产化改造[J];通用机械;2011年12期

8 张悦;;高精度隔膜计量泵的研制[J];水泵技术;2012年02期

9 高原;宋桂珍;;计量泵出厂后的渗漏及流量问题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2年03期

10 郭磊;何茂盛;李超;陈联合;;计量泵隔膜破裂失效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穆存远;张秀萍;周萌;;计量泵连杆的有限元分析[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苗长山;李增亮;于艳艳;李继志;;计量泵单向阀密封的有限元分析[A];2007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黄志国;郑卓颖;于洋;;计量泵单球阀失效分析[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志国;郑卓颖;于洋;;计量泵单球阀失效分析[A];安全与可靠性——2006流体机械与压力容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章生;许武;;米顿罗MILROYAL计量泵出力不足原因分析及处理[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6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单文宜;;北京市水源九厂一期工程隔膜计量泵性能及配套电气附件介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机电委员会第六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7 龙膺厚;龙摽;程扬波;;新型微量精密计量泵在水处理自控技术中的应用[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 高级顾问 吴永升;化纤纺丝计量泵需加快研发[N];中国纺织报;2006年

2 高颖;步进电机驱动无阀计量泵问世[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吉林 浩源 张学玮;RJZ2001B燃气计量泵控制器手动功能替代电路[N];电子报;2008年

4 通讯员  陈勤 刘银燕;灌南农民省外创办百家企业[N];连云港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星峰;计量泵数显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2 王宝宝;优先级机制在嵌入式计量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蔡小磊;高精度恒速恒压计量泵的研制[D];扬州大学;2013年

4 白志红;电磁隔膜计量泵系统的研究分析与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5 陶奇钧;神经网络在计量泵变频调速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狄海廷;计量泵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7 寿涛;柱塞式无泄漏数显计量泵的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8 林立强;异型腔旋叶式计量泵的优化分析与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鹏;基于振动分析的柱塞式计量泵的优化设计[D];燕山大学;2013年

10 朱智勇;隔膜计量泵变频调速的动态补偿方法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微量计量泵控制系统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81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4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